世界羽联最近在官方发布了公告,将在今年的4月至9月/10月的特选赛事做3局2胜的15分制系统(每局上限为21分)的实际测试,在测试期间也会做利益相关者的调查结果,并在2026年4月的年度大会上做决策。
这不是世界羽联第一次改变羽毛球的计分制,而是在2000年将传统的3局2胜的15分(发球权得分制)改制后,这25年来尝试过7分制、11分制、男女不同计分制后,最终在2006年确认21分(落地得分制)并使用迄今;总结来说,15分(发球权得分制)及21分(落地得分制)的使用时间比较长。
每次的改制都会有赞成或反对的声音,像这次的3局2胜15分(落地得分制)同样也出现不同的声音,而大马羽总教练总监烈西及退役的大马羽球男单前一哥拿督威拉李宗伟持反意见,烈西认为,此举不会给羽球运动带来太大的好处,而李宗伟则认为,此举让羽毛球运动变味。
但此举亦有赞成的声音,这包括了大马1992年夺汤杯功臣之一的前名将拿督拉锡西迪、中国昔日的"羽坛三剑客"熊国宝教练认为此举不妨一试;其中,拉锡西迪还认为此制度或有利于像巴黎奥运男单铜牌李梓嘉这样的快攻选手,而熊国宝则认为,此举或可提高比赛的偶然性,让世界排名前16的高手拉近距离。
世羽联对计分的改制,向来都被视为有利于进攻球员,是否有助于提高比赛的精彩程度则见仁见智。这就像许多老球迷始终认为,15分发球权制的比赛才是羽毛球赛的精髓、体现顶级羽毛球员的技术布局、斗智斗勇。
但实行20年之久的21分落地得分制,也成就了不少顶级进攻型、技术型等顶级运动员、也有不少精彩赛事,而近年还开始出现了新生代"磨王",比赛时间也变得越来越长。
为此,4月于特定赛事实时测验的15分(落地得分制)看起来有利于快攻选手,但此制度的容错率却相对低,究竟是有利于进攻型选手或延长老将的职业生涯还有待观察,但很多人担心的是,对原本节奏快的男双而言,实行这个制度的话,可能每一场都很快结束比赛,这种"快餐"会否影响比赛的精彩程度呢?
相对而言,女双的节奏则相对慢,目前最长的羽毛球赛事为2小时41分钟,那是2016年亚锦赛女双半决赛的日本福万尚子及与犹胡桃险胜印尼的妮蒂雅及波丽的比赛,因此到时会否又实现男女不同计分的模式呢?
世羽联往往以增加比赛的偶然性、缩短比赛时间、有利于球员的职业生涯延续等作为改制的标准,但如果依然强制参加太多的赛事对延续球员的职业生涯并没有太大的助力,如何更合理安排赛程来确保运动员获得喘气的空间、借此提高比赛的含金量及精彩程度或许才是王道。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