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大马通讯与多媒体委员会宣布,凡是拥有超过800万用户的社交媒体或线上通讯平台,从本月起必须向政府申请执照。根据政府的说法,推出新的监管框架是为了打击网络犯罪,如网络赌博、金融诈骗、网络欺凌等等。
安华政府的部长纷纷为此政策背书,并指出社媒执照政策并不会扼杀言论自由,而是旨在打击诈骗等网络犯罪。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逻辑,我们可以将社交媒体平台比作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厨房工具——菜刀。我们在厨房中使用菜刀切菜剁肉,但也有人利用菜刀伤害他人。如果按照政府捍卫社交媒体监管框架的逻辑,为了防止菜刀被滥用,政府可能会决定要求商店出售菜刀时需申请执照,或购买菜刀时也必须进行实名登记。假如我们的社会认同菜刀执照申请,那还真的不可思议。
安华内阁部长也举例一些国家也监管社媒政策,作为合理化落实此政策的依据,如中国和新加坡。不过,根据无国界记者组织公布的《2024年世界新闻自由指数》,被政府举例的国家排名都在我国之后。这是否意味著我国的言论自由空间日后将受到更严格的控制呢?
更为我们担忧的是,这项政策恐怕会被执政党滥用为压制言论自由。我国立国至今,多项法令曾被政府滥用。《1960年内安法令》原本是为了应付马来亚共产党的威胁,不过此法令最后却被政府滥用,不经法庭审讯长期扣留政治异议分子。远的不说,近的被滥用的法令还有《2012年和平集会法》、《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第233条文等等。
希盟在野时曾经大力批评《1984年出版与印刷法令》牵制新闻自由,并主张以《自由资讯法》取而代之。如今,希盟与国阵组成联合政府后,不仅没有以《自由资讯法》取代恶法,反而引入了社交媒体执照政策,使其更像是《1984年出版与印刷法令》下的印刷与出版准证的延伸。
政府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严格控制,虽说旨在加强对网络犯罪的监管,但严格控制社交媒体平台的政策可能对言论自由产生负面影响。政府如何保障执照审批或更新过程中的透明度?我们如何知道执照的审批是否公平和公正?我们又如何保证政府不会滥用对待持不同政治观点的平台?
与其推出新的法律框架,政府其实更应该积极推动全民媒体识读和公民教育以应对网络罪犯。民主国家通过推广媒体识读和公民教育让民众辨识和抵御虚假资讯和网络诈骗。
网络上散播的资讯可能错误,甚至故意操纵民意,因此在资讯爆炸的世代,提升公众的媒体识读能力,比单纯依赖监管框架更为重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网络犯罪,也能保护言论自由不受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