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你并未拥有理财、金融领域专业资格,也未曾接受相关的培训,在需要规划像是投资、贷款、保险,或者与金融机构打交道,就算只是在银行申请储蓄户头的开户,你会希望协助你的相关领域专家,具备什么条件呢?
近日,作为权威的全球资本市场研究与评级机构,晨星(Morningstar)发布了一份名为《晨星理财顾问之声研究》(Morningstar’s Voice of the Advisor Research)的报告,总结了 400位受访对象,对于与自己合作的理财专家所需具备的技能、价值,由于篇幅的关系,老萧按顺序列出多数人认为最重要的头六项:
财务规划和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满足个人的特定目标和需求,提供客制化的财务建议
能够了解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并适当调整客户的投资
为特定的财务状况提供专业见解,例如退休计划
能够以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复杂的财务概念
透明地告知顾问服务的费用结构和定价
无论受访对象来自什么族裔及性别,人们都非常认为“个人化”的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这份报告中还特别提到,对于少数的高净值客户而言,“个人化”是理财顾问为他们管理资产时,特别重要的品质;而即使目前没有与理财顾问合作的投资者和非投资者也指出,“个人化”将是他们在物色财务顾问时,寻找的首要品质。
简单来说,从这份研究报告,再加上老萧自己个人的经验与在理财、投资、金融领域的阅历来看,可以总结出一个重点,那就是比起技能或资历,“懂自己”的理财专家,其实更为重要。
要知道什么是“懂自己”的理财专家,我们先来回想一下,自己,或身边亲友,是否有过以下类似的经验:
明明只是想到银行更新定期存款,却被银行职员引导(或误导),结果将钱投入自己并不了解,也说不清楚的投资工具
原来想要为自己规划高数额保障的保险保单,却被保险经纪劝服投保保费高企,但保障不足的储蓄保单
股票经纪不停地建议自己,频繁进行买入和卖出自己的投资标的
基金公司发行新的基金,虽然之前已有雷同投资主题,但基金顾问向自己力推的,是手续费更高的那一档,却说不出选择的缘由
以上这些,是老萧职涯中常常重复听见的案例。为什么遇上的理财专家,常常给予一些看似不合理,或不为客户著想的建议?答案是,许多所谓的理财专家,他们的专业其实未必是投资操作、拟定退休计划、给予风险转移建议等等,而是销售。当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中,自然有著最基本或相对常人来说更为不错的知识与经验,但比起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他们的首要业务目标其实是将理财、金融产品销售出去,提升自己的业绩。
懂自己
所以,如果想让与自己合作的理财专家“懂自己”,前提就会是,“自己要先懂自己”,并学会对自己的需求有所坚持。以投资而言,作为客户我们不应该完全接受投资顾问的建议,还是必须尽可能去了解,自己即将投资的标的,包括波动程度、相关风险、收费架构等等详情。若能将“自己要懂自己”的前提确认下来,我们才能在茫茫人海中,遇见那个“懂自己”的理财专家,在自己的投资需求与其业务(收入)压力中取得平衡。
理财专家对于客户的价值,就不再单纯是一概而论的销售行为与投资建议,而是提供客户与时并进的资讯,并时时以“管家”的角色为客户检视投资组合是否需要进行改进、是否依循原来的投资计划,并将整个情势以简洁清晰的方式向客户进行更新。而是否采纳“管家”的建议,还是得由客户自己来做最终的决定。
真正能“懂自己”的理财专家,不需要、也不可能告诉你那只股票或哪一档基金即将暴涨,因为要是他做得到这样的事,他早已发家致富,根本不需要为你效劳。但是一个“懂自己”的理财专家,一定能深刻了解什么类型的金融商品适合你、也知道你能承担的投资风险范围、明白你将在未来哪一个阶段需要一笔巨额支出,并提前为你准备,也能让你在市场的起伏中,夜夜都能睡个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