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一定要收复台湾?
有人说中国土地一寸也不能被割裂出去,近代百年国耻丧失了约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能再重复了!
有人以历史作为台湾自古本来就是中国领土为依据。据古文献记载,中国军民东渡台湾,垦拓、经营台湾岛,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时代。公元230年(三国吴黄龙二年),吴主孙权曾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1万水军渡海到达台湾。吴人沈莹所著《临海水土志》中,就曾详细记载了当时台湾的生产和生活形态。
以现代行使国家主权的标准:货币发行权、征税权、驻军、行政管理、疆界、出入境管制权等,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行使是明末清初。
以法律来说,台湾自日本投降后就已经回归中国,只是国共内战而分裂。但是在国际和两岸的法律上,台湾是属于中国,现状是一国两府!虽然台独极力否认,但就是不敢正名制宪,只能借壳上市。有事中华民国,无事台湾。
以民族情感上,两岸本来都是汉民族。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台湾是汉族占比例最高的省份,超过95%。
以历史伤痕来看,台湾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牺牲3500万人才收回来的,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将他从中国分割出去。
以上叙述中国一定要收复台湾的原因,基本都属于情感面和法律面,我们再回归现实面,来看看清朝施琅写给康熙皇帝的《恭陈台湾弃留疏》。
施琅平定台湾后,清廷内部对台湾的弃留问题一度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虽然清廷为消灭了郑经集团感到高兴,但有些人却对台湾这弹丸宝岛却并不怎样重视。这派人认为“台湾隔在大洋以外,声息皆不通”,因而主张“空其地,任夷人居之,而纳款通贡,即为贺兰有亦听之”。但也有人认为虽然保留台湾是个负担,但丢弃它也会遗祸,处于两难境地,权衡不定。
战略地位
施琅于康熙22年(1683年)写给康熙皇帝的《恭陈台湾弃留疏》,对台湾的战略地位、战略资源、战略利益、内外战略环境,以及与中国东南沿海的地缘战略关系等作了精辟的阐述,力陈中国必须拥有台湾的原因。
疏文太长,简单说要点。
以地缘战略、军事国防角度来看,“台湾若不属于中国,就会成为贼巢”,威胁中国江、浙、闽、粤四省,遏制中国出海,损害其海洋利益。
郑芝龙、荷兰人、郑成功就先后以台湾为基地,奏疏说“盘踞其地,纠集亡命,挟诱土番,荼毒海疆,窥伺南北,侵犯江、浙,成为海外之国,渐作边患。”
施琅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的敏锐与深邃,未来历史发展的确如他所说。
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时,美国人一早就看出台湾的战略价值,但当时他尚无力争霸世界,于是就利用日本来撬动列强在中国建立的秩序,希望乱中取利,明里暗里支持日本对中国的甲午战争,帮助日本占领台湾。
抗日战争时,为了斩断中国从外获得物资,日本也以台湾作为基地来封锁中国海岸线。
就是现在,美国也把台湾作为遏制中国的不沉航空母舰,并利用地理之便,在台湾建立乐山雷达站窃听中国。
同室操戈
如果你真正明白“台湾若不属于中国,就会成为贼巢”的底层逻辑,就算中国让台湾独立,台湾也不会和中国和平相处。台湾政客再蠢,也明白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他们一定会担忧中国忽然觉醒而收回台湾,所以必然借用外力和中国对抗,同室操戈。
因此两岸和平只有统一,没有一边一国,更没有一中一台。
施琅也提到经济层面,说台湾“野沃土膏,物产利薄,耕桑并耦,鱼盐滋生,满山皆属茂树,遍处俱植修竹。硫磺、水藤、糖蔗、鹿皮,以及一切日用之需,无所不有。”
虽然在工业化时代,以上的经济价值并没有农业时代那么大,但台湾毕竟是宝岛,并非蛮荒之地,实在没有放弃的理由。有人说台积电很有价值,其实它本质还是代工,离开外国供应链,他就真的生产不了什么?
台积电的战略价值是被高估的。就算中国成为台积电的最大股东,有绝对话语权,可西方一旦禁售光刻机,光刻胶等材料,没有完整产业链支撑的台积电又有何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