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的世界里有句俗话说:“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傅”。
这句话背后的道理很简单,想要开始投资股票,无论是秉持什么投资策略,或是依照自己喜欢、日常使用的产品服务,来挑选公司的股票一点都不难;但是当自己抱著好几只股票,而它们回酬表现参差不一时,需要卖股套现时,究竟该怎么卖?卖股的学问肯定来得更大一些。
先说大多数人会犯的错。假设只持有两只股票,当下回酬表现为一盈一亏的时候,许多人在需要卖股套现时,会选择优先卖出已产生帐面盈馀的那一只。这样的卖股决策其实来自名为“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加上“沉没成本谬误”(Sunk Cost Fallacy)的心理偏差所共同影响而做出的决策。“损失厌恶”就是为了避免帐面亏损(未卖),在卖股后直接变成已实现的亏损,优先选择卖出已实现获利的另一只股票。这样被“损失厌恶”影响而做出不明智决策的例子,同样发生在其他的投资标的类别如基金、债券、房产等。
“沉没成本谬误”的解读,以股票投资为例,是指由于当初入场时所耗费的金钱成本,导致出场(卖股)时,形成一种介怀的心理。例如,当初投资一万元买入的股票,如今价值8000元,许多人会考虑到过去已付出的投入,即便如今出现其他更佳的投资机会,或是发现过去的决策出现了失误,却选择继续紧抱不放,也不愿让自己转投更理想的去处。经济学家认为,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的,因为过去的投入已无法改变,不应该成为影响我们当下行为,及未来决策的因素。
在客观、理性的前提下,舍弃这样的“不应该”,在我们做决定时较容易带来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但人并非完全理智的生物,而当我们做决定时,很容易将沉没成本考虑进去,这种不合逻辑的认知模式是非常普遍的。所以,想要成为“会卖的师傅”,卖股时应该谨记以下三个重点,以作为自己的决策依据:
估值出错,意味著应该脱手——作为股票投资者,我们在买入一只股票前,理应经过大量的公司基本面分析,包括公司的获利能力、风险、未来成长、管理层能力等等,作为自身投资的基准与锚点。一旦发现自己在某家公司的估值上出现了错误,我们应该勇于承认自己犯下的错误,无论盈亏,这样的股票理应成为优先卖出的选择。
机会成本考量——当另一个投资机会,在相同的风险状况下提供更好的回报时,唯一正确的决定是出售当前持股,并投资于更好的机会。然而,由机会成本驱动的决策其实存在著风险,那就是误判新机会并放弃原有的投资。想要克服这样的风险,需要耐心和对自己的决策充满信心,在面对自己所认定的,更好的投资机会时勿轻举妄动,避免仓促地行动而忽略了误判的风险。
此外,当我们卖股的理由是选择更好的投资机会,也要避免过度自信的心理,也就是对新的投资机会的期望值拉得太高,过度美化了对新机会的想象,而忽略了对原有的投资,过去自己所积累的大量、深入的资讯与研究,形成认知盲区。
企业内部意想不到的变化——另一个卖股的考量是,当初的估值与判断虽然是正确的,但该企业后来却发生了未能意料的变化,从而导致未来估值、成长皆出现不确定性。举几个例子,例如公司首席执行员及管理层大换血、公司改变了未来营运方向、在管理层的薪资上出现了与业绩不符的巨幅提升等等。若是遇上这样的状况,在重新评断是否该继续持有该公司股票时,我们可以问问自己,“如果我原先未购入该股票,现在我会想要买入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继续持有;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很显然该股票应该被纳入优先出售的清单中。
除了参考以上三个卖股之考量重点,要成为“会卖的师傅”,也要避免被股价涨跌波动的因素所影响,更不要去猜测股市的短期未来走势,试图说服自己在股市出现崩跌前卖股。切记,别让优秀的投资行为,在卖股时,变成了短视的投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