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过Neflix剧《人选之人:造浪者》的朋友们,应该都对女主角翁文芳向她遭受性骚扰的下属张亚静说了句经典对白:“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好不好?”
这部剧里的这句话犹如给了很多曾经有类似经验的朋友们勇气,让近日内在台湾掀起#MeToo浪潮,政党、民运、艺文界、媒体圈等领域先后爆出性骚扰事件,其中更有多名被指控的涉案人士之名望甚高。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性骚扰个案被爆出后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显见被指控的性骚者都属于惯犯,受害者绝不仅是一两人。
也因此,每回类似的个案或控诉发生时,无论性骚者的身份、地位或背景,总会有相近的一套回应套路:分寸失当、误会、误解、太热情、盲点等,所以才会引起那么多人不约而同指控的“误会”。
就算是一个再热情的人,也必须懂得社交礼仪,而社交距离只是最基本的礼仪。根据美国人类学家霍尔博士研究,人类在相处时会因应不同关系的密切程度,而出现四种不同的社交距离,包括亲密接触(0-45cm)、私人距离(45-120cm)、礼貌距离(120-360cm)和一般距离(360-750cm)。
以朋友、同事或上司下属关系而言,一般密切程度介于礼貌距离和私人距离之间,而私人距离也只有在非常熟悉的亲友间才会出现。换言之,当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社交距离被逾越后,前者的身体语言必然会表达其不安感,想要离开现场或中断话题(就是逼于无奈的留下也会尝试转话题)。
台湾这一波#MeToo效应突显了性骚扰一直存在但被忽视的窘境:性骚扰可能在任何地方发生,可能是私人空间,也可能是公开场合,更不限于肢体接触而已。实际上,言语性骚扰比肢体上的性骚扰更为普遍,一些人自以为幽默的黄色笑话就是一例。
我曾在2021年2月17日刊登的《空白制造纵容–论性骚扰》及2022年8月10日刊登的《当爱慕变成滋扰》,分享自己曾在2008年至2010年间任记者时,被一名读者性骚扰和跟踪缠扰的个案。
抠手心
不过,直至这几天看了多篇有关台湾性骚扰爆料贴文后,才赫然回忆起自己十多年前首次和一名警官见面时,对方在握手时抠我手心的举动。回忆当下,竟然仍能触动那种被吓到和恶心的感觉。
犹记得当时被吓到的我,自然的缩回我的手。在一旁的男同事见状即明白怎么一回事,立刻解窘说那位警官很喜欢和新朋友开玩笑。要知道,抠手心这举动大多含有性暗示,不可随便拿来开玩笑。当时的我,就算再惊讶和不安也只得继续工作,就算后来有和上司提起,对方也只是提醒以后采访要小心,避免独处类似的话。
直至现在回想此事,才发现性别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从小到大,性别教育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是蜻蜓点水的表面,让大部分的我们在面对性骚扰状况时不懂该如何应对,甚至连那种引起自己不安或不适的感觉是否被定义为性骚扰也无法确定。
由此可见,性别教育非常重要,不仅能让我们学会尊重别人,掌握社交分寸,也让更多人有所警惕来保护自己。希望从今以后,不再有人说“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来劝说受害者息事宁人,大家都能有“我们不要就这样算了”的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