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马六州选举箭在弦上,三个主要政党联盟各有盘算,希盟欲遏止绿色浪潮,守住槟雪森政权;国阵特别是巫统想重振雄风,击退国盟;国盟则希望延续绿色浪潮的威力,攻下希盟州政权。
雪兰莪是我国的经济命脉,乃兵家必争之地,因此雪州政权花落谁家预料将会成为全国焦点,战情也将会最为激烈。
就在六州选举进入倒数阶段之际,国盟领袖先后不断放话,国盟可在五十六个雪州州席中至少攻下三十三个州议席。伊斯兰党雪州秘书罗斯兰在今年四月杪最先指出国盟三十三席执政雪州,接著雪州国盟主席阿兹敏阿里、雪州前巫统主席诺奥玛和国盟署理总秘书达基尤丁先后都乐观相信国盟可以夺下州政权。
国盟领袖的假设性目标不是天方夜谭,也不是水中捞月。他们的判断是建立在巴东色海国席延后选举的观察和分析,即假如希盟、国阵和国盟全面开打,希盟的候选人会因为马来选票分裂而胜出。巴东色海国席延后选举的两军对垒,反映了马来选票的流向,在巫统候选人的弃权下,国盟是马来选民的第一选择。
对于土团党主席慕尤丁以党职游说凯里加入该党,凯里回应不为上阵州选而急于入新党,看似他对土团党兴致缺缺。尽管如此,凯里最近表示,巫统和希盟领袖针对他的“人身”攻击或将影响他的下一步政治动向,似乎是在向后者做出警告。如果凯里以国盟旗帜参与雪州选举,国盟如虎添翼,必定大大增加国盟的胜算。
如今,希盟与国阵已是合作伙伴,除非有不可捉摸的变化,不然希盟连同国阵对垒国盟必然是板上钉钉。
政党领袖以过往选举结果来做出分析和判断是常有的事。不过,选民的政治倾向并非铁板一块,也会随著时间的推移而改变,选举结果往往出乎意料。举例巫统主席扎希以甲柔选举大胜为由,判断巫统定能赢得全国大选,结果当晚票箱一开,巫统领袖人仰马翻,落得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战绩。
时间再往前推一点,前首相纳吉在几场补选中因伊党加入战围分散了希盟选票而尝到甜头,进而判断第十四届大选,伊党的搅局必能瓜分希盟选票。开票当晚,巫统首次丢失了联邦政权。
政治人物排除或忽略了其他如巫统领袖涉贪、国盟掌握执政资源等因素,仅凭过往的选举成绩来判断是非常容易做出错误的决定。
巴东色海国席延后选举是安华政府成立两个星期之后进行的。如今六州选举是安华掌权六个月之后,西马各族选民是否接受希盟和国阵共治大马?国盟胸有成竹,还是虚张声势?一切尽在票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