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官方认定了一批舞台戏剧表演,用于传播中共的政治意识形态,这些样板戏也被拍成电影,在全国重复播放,后来则被视为当年中共“造神”的其中一个重要手段,“造神”的主体就是毛泽东和共产党。
样板戏内容会受到严格的管制,不能随意修改,它通过歌曲、对白和剧情歌颂共产党领导,创造他们的英雄正面形象,突出他们的领导地位,使人忽略了这些政治领袖的任何负面面向。后来,样板戏这样的“造神”手段也引发了争议,它可能导致人民对政治人物产生盲目崇拜,并限制了人民对现实的真正了解。
过去的二十年,我国的政治里充斥著贪腐丑闻、种族性言论、谎言与背叛等等,给社会带来了无比的郁闷与巨大的无力感,以致部分人民期待英雄的横空出世,带领他们改变现状。最后成功任相的安华,其政治人生充满戏剧性,加上相对进步的政治诉求,不但符合了人民的需求和期望,更适合成为符合观众口味的戏剧电影。
由政治漫画作者祖纳(Zunar)监制的《安华:不为人知的故事》电影近日上映,不少政治人物包括安华自己相继捧场,但网络却流传教育部邀请中六学生出席观看《安华》电影的邀请函,以及马来西亚消拯局邀请消拯员观赏该电影的信函,引发争议,政府被指藉行政机关作政治宣传,为安华“造神”。
撇开政府是否有滥权作政治宣传不谈,为在任的政治人物立传,也是一件非常容易引起争议的事,特别是电影的客观性,电影制作者可能会受到其个人经历和偏见、政治立场、甚至传记当事人的影响,而使到作品失真失衡。安华初登大位,正值政治生涯的巅峰,手握大权,这种传记式电影难免被政敌攻击为政治宣传工具。
民智提升
无论是样板戏还是传记式电影,任何存有“造神”意图的政治操作,对社会的影响可以是灾难性的,也终究会有历史的批判,但古今中外许多的政治领袖都乐于“造神”,更多的支持者也乐于配合,政治领袖通过此手段提升个人形象,让自己与特定的正面价值观联系在一起,获得更多的支持;而支持者们也因此建立自己的同温层,团结在一个共同的信仰之下,“造神”的成功能让他们感觉自己选对了“明君”,有著作对了事情的安全感。
任何形式与政治历史相关的创作,背后都可能有很多的政治计算,也会有其不同层面的参考价值,关键是读者观众如何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在这个资讯泛滥、知识碎裂化的社会里形成自己的评估判断,民智得以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