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发博士是一经交往,随之足以清晰感受他充满中文系的气质。不论说话、文字、教学、演讲和处世,他的所言所行,处处净是一身温文尔雅。新著《在承认与平等之间》(台北:时报;2022)所汇集的篇章,也正是读书人风范。
论述的主题,是德发博士历久的关怀,也是性格的流露和反映:他做事坚守正道,做人圆融厚道。攸关社会的问题丛聚,他有冗长观察,还有深入思索;对“族群平等”的探讨,用力犹多。
唯如他所言:1990年代以后,从华人对人口比率急速下降的焦虑反应可知,华人危机意识犹在,但形势比人强,华人已经察觉自身的“无力回天”。18岁选民自动登记落实,族群结构变化越是显著;所谓华人选区渐微,乃至影响消失。
偏偏身处独立运动之初,这个国家的政治博弈纷乱蜂起,华裔夹缝处在“国家独立”与“族群平等”之间而不可兼得,最后不幸陷入进退失据的处境,沦为弱者,甚至他者。
许博士既然见之,满怀忧思,朝夕在念。早岁仍在华研上班,他已经全面反思五一三事件,季节著手策划专辑,汇合专家和学人睿见,一起梳理华巫族群各有分歧的社会正义观。
然则,国家权力边缘之下,马华文化记忆的记载,满目疮痍;甭说传承与文化再生产了。因为这样,面向生活处境的问题纷沓而至,华裔上下共有的群体忧郁,一言难尽,也就思之自明了。
大选过了,月亮崛起,体制暧昧,华社今后怎么走下去?许德发博士总是不断深省。对待自己文章,他亦然这样,“做了不同程度的修订或增删,同时增加了参考资料、统一格式及减少重复”;经营学术之认真,迨无异议。
而我们所缺乏,正是这般精神。有者还有借口“认真你就输了”自辩稀里糊涂,许博士不然。张景云先生与之交往,深知德发兄秉赋耿直敦厚而朴素, 透露出他秉性深远的终极关怀。本书的编辑和校对,漫长不眠之夜灯下的圈圈点点足见一二。
身站在这个流光溢彩、钱权横流的十字路口,他是个大隐于市的处士。大学的殿堂之上,他孤身在宪赋权利的大道上下求索;不自觉惦起那年在家乡路旁送别他的深夜:满城黯然,他以车灯的明亮继续照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