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华曾在彭亨国席战无不胜,关丹、劳勿及文冬在2004年大选均是马华的天下,当时在野党败得灰头土脸。2008年,马华先丢掉关丹,并且在文冬和劳勿的多数票剧减,沦为边缘选区。
2013年,关丹让路给巫统。劳勿首次沦陷,意外被行动党攻下。文冬岌岌可危,只赢行动党394票。2018年,马华再次上阵全部三席,但不幸三战皆负。
这一次,如果伊党不参选,并让支持者转投国阵,马华重夺关丹或不是梦。至于劳勿和文冬,如果伊党和国阵达成默契不上阵,马华的战情是挺乐观的,因为这三个选区上届大选伊党和国阵的票数加总均超过希盟的得票。
纸上谈兵,用简单的数学运算,国阵这边的优势较希盟明显。倘若用兵得当,整体的胜算会优于上届大选。尤其文冬若由前总会长廖中来重作冯妇,行动党要守住将面对严峻的挑战。
至于劳勿,榴梿芭事件会否在选票上发酵,将是马华最大的隐忧。另外就是党内派系整合的情况是否到位也是马华要做的功课。在朝野势均力敌的情况下,稍有跑票或放弃投票的情况出现,均会拖累选情。
坐一望二抢三或是彭亨马华在参选国席设下的目标。只是,随著选民自动登记制的落实,新选民的剧增会带给选情怎样的影响很难做出预估。旧选民如果投票意愿降低,新选民的动向就变得非常关键。
国阵挑战
马华在力图改革的作业上似乎还没带给选民全新的观感,因而要让华裔选民回流国阵是个不小的挑战。在贪腐案件层出不穷,加上经济低迷不振,中低阶层的生活压力一直没有得缓解,国阵迄今缺乏吸引选民投选他们的论述出台,如果仅只是打出内阁需有华裔代表的口号,不足以扭转上届投选希盟的选民投票倾向。
一般认为,非巫裔选票少于40%的选区,马华就有胜算。如果按这个数据做基准,马华可能在全国夺回7、8个国会议席。但要再这一类选区突围,关键还得看希盟的马来票会否被国盟、祖国行动联盟等马来政党稀释掉。
持平而论,马华要重夺几个目标选区仍处于被动的局面,首先要努力的是党基层的动员,其次还得看巫统号召马来选民的支持度。一旦巫伊合作谈判破裂,马华的挑战就变得严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