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机的标准作业流程,是国际遵奉的规范。抵达机场,手续一经办理好了,则是步骤严谨的安检和通关。随后各自转往编制的登机口候机,跟著一一排队入舱。网络通行全球,部分作业也可提前通过网上办妥,或者凭借现场扫瞄确认身份。
眼前疫苗的登记和接种,说来颇似这道流程。每趟来来往往的班机,恰似地方接种中心的安排。出发的日期、时间、地点和航班,都清楚地标示。疫苗的序号、回程的部署,钜细靡遗,也全部敲定了。
到往接种的民众,就像纷沓而至的乘客。在场接待的医护和义工,则是机长和机组的之员工。他们彼此一般互不认识,但是,航程的目的,衔接他们在同一个班机,共同完成一起飞行的任务。
那么,两岸的接种计划,如果一早可以参照航程的方式,何致一再显见乱七八糟的乱象?反反复复,朝令夕改,一如既往;政府再次宣布7月17日起雪隆长者无需预约,可以直接到往当地任何疫苗中心接种。
尽管用意虽佳,可是,天底下岂有这样的飞行模式?一切,几乎是随时随地任你接种了。可是,万一疫苗碰巧用罄,岂非白忙一场?既有网络和手机的方便,为何不能采用预约之道?
犹为不可思议,国营单位前后运作大半年,这才遽然发现MyVAS登记的后门其实匿藏疏漏,乃至“中介”伺机滥用,转售疫苗接种登记。可是,飞机的座位指定,可能浮现如此这般,遑论被打空针的不可思议?
借用登机,对比接种,眼前种种的博君一粲之处,越是难以理解。一间间的大型接种中心,好比一座座的国际机场;人群拥挤,如何急速疏散,散置各地的登机口,想必就是启示了。那么,中心可否愿意考虑借用姓氏的字母预编各自门闸?
若能这样,不但可以舒缓蜂拥同处的密密麻麻,身处这段非常时期,还可错开人群层叠,阻断病毒的蔓延。否则,职工若没定期检测,中心如何绕开两百人集体染疫的一发不可收拾?
前疫不忘,后事之师。面向这场第三次世界大战,行政体系的有碍观瞻,一目了然。问题所在,恐怕不仅是在个别机长,也出自指挥塔。何时不再迷航?问一问亚航的东尼总该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