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教育改革,大家都会把期望与注意力投注在教师身上,希望身在前线的教师能不负所望,负重前行,协助国家顺利完成教育转型计划。忽略了这背后还有一股来自家长,足以影响教改成败的庞大力量。
如果家长无法认同改革,不愿革新教育思维,仍然执意用旧思维来看待新发展,用心中的旧尺来衡量新格局,就像扯后腿一样,让本来就举步维艰的教育改革面对更大的阻力,寸步难行。
面对这一波教育改革浪潮的父母,大都是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长大的。若非从事教育行业,或长期对国内外的教育发展保持关注,对于课堂评估这件事大概有点难以想像。根据我有限的观察所得,很多父母并非不了解废考的意义,也不全然反对改用课堂评估,只是一旦面对只显示各科级别(Band 1–6),看不到具体分数、总平均,也不见班级排名、全级排名的成绩册时,还是不免愕然,觉得看到最后也看不出个“结果”,掌握不到孩子真正的学习情况。
为此,虽然明知不能比较、不该比较,还是会忍不住探听其他孩子拿到什么级别,偷偷收集“情报”,以便了解自身孩子站在什么“位置”,与同龄人相比,这样的水平算好还是不好?虽然常听说课堂评估更能培养出21世纪所需人才,但看到孩子的级别低下时,还是不免忧虑,有时甚至忍不住质疑这种评估方式的公正性,怀疑负责评估的老师是否具备专业的评估能力,会不会出现人为的偏差?担心孩子成为教改中的白老鼠,担心错过可以补救的黄金时期。
天下父母心!每个父母都尽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不希望有任何的闪失或风险。只是所谓“最好的教育”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将随著时代变化,随著社会对人才的不同定义、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
需要合力,而非内耗
如果家长不能与时并进,对教育的想像仍然停留在自己求学时期的样子,并执意用自己过去所受的教育模式,来衡量今日的教育,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打量老师,甚至不惜为此而找老师理论,动辄批判、质疑老师的专业能力,将使老师大伤元气,不管是对个人的信心与职业尊严,还是对整个团队的士气,都是重大的打击。
废除行使已久的考试,改用相对陌生的课堂评估,不管对家长还是教师来说,都像踏上新的征途一样,意味著需要展开新的探索,接受新的变化与挑战。注重子女教育的家长会焦虑,走出舒适区、处于适应期的老师也会压力。当焦虑遇上压力,特别容易擦枪走火,两败俱伤,到最后遭殃的必然是孩子。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主力军,家长则是不可缺的助力,两者需要合力,而非内耗。改用课堂评估,并不会直接让孩子变成白老鼠,但是假若父母与教师不能达成共识,缺乏应有的信任、理解,相互猜疑、对峙,将给改革带来负担,形成阻力。一旦把持不住,打回原形,走回老路,孩子就真沦为白老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