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政府已经落实在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强制性戴口罩,那我们又对每天戴著的口罩了解多少呢?
继两周前刊登《关罩健康与地球》后,我在数日后阅读到一篇媒体报道,里头访问了大马环保及废弃物管理专家,他估计我国每天的一次性口罩使用量高达1000万到1500万片。
环保及废弃物管理专家汤礼聪博士在接受一家媒体访问时指出,虽然一次性口罩原料是不织布(non-woven fabric),但它并非布(fabric)或纤维(fiber),而是难以腐化的塑料。“很多人都以为不织布可以分解,但其实它就像是纸尿片一样,都是塑料。我们一般都知道,普通塑料要数百年,甚至千年才能腐化,视塑料的种类和周遭的环境影响。”
也因此,很多环保组织和人士倡导使用布口罩来取代一次性口罩。惟,公众所关注的另一点:布口罩能否有效防疫呢?
其实,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有一套选用标准,建议公众可使用布口罩。根据这套世卫组织所拟定的标准,布口罩和一次性口罩一样需要三层防护,即具吸收水气功能的口罩内层、加强过滤性和水气吸收性的中间层,以及阻隔污染源通过鼻子和嘴巴进入人体的口罩外层。
使用口罩后妥善处理
值得关注的是,就算是布口罩,中间层应使用符合标准的不织布或其他过滤性好的材料。换言之,就算使用布口罩,其实也和一次性口罩和纸尿片一样,存在著难以分解的环境问题。
当然,相比之下,布口罩的外层和内层能持续性使用,环境成本不那么高,也较为符合环保理念。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布口罩必须使用热水、肥皂、清洁剂等清洗,而且每天都必须清洗一次,否则也会出现防疫纰漏。
早前,掌管槟州福利、爱心社会及环境事务行政议员彭文宝指出,为了推动缝制可重复使用的口罩运动,该州政府希望非政府组织与学校配合,组成一个缝制口罩工作坊,并为贫寒家庭和单亲妈妈带来收入。
尽管政府强制民众在公众场合戴口罩是防疫措施之一,但现在一次性口罩的费用成为经常性开销,并非所有人都能负担得起。因此,槟州政府的建议确实不错,既符合环保概念,又能节省购买一次性口罩的费用,还能为弱势群体带来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无论是医用或非医用的一次性口罩,抑或布口罩,说到底如何处理使用过的口罩才是魔鬼所匿藏的细节处。只要民众妥善处理口罩,那就不会污染环境,也不会打开防疫的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