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华校透过假期进行各种补习、补课、加强班早已是常态,纵使是教育局发出禁止通令,仍有许多学校校长、家长们对此进行抗议,认为不利用学校假期的时间来提升分数、抢救弱势学生没学校假期就是一种浪费。对此个人觉得有很多值得讨论的空间。
以现今的教育制度来说,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要符合某个共同的标准,才能称得上是所谓的好学生,这种模式造成了很多“失败者”,这些失败者似乎就是无法成为学校所要求的那种好学生,因此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满足所需要的标准,唯有想尽办法,利用包括放学补习、加强作业练习的量、假期加强补习班等模式来催促孩子往所谓的目标前进。
这个出发点并没有什么问题,至少从体制上来看,孩子们很可能就因此能够在考试成绩上达到所要求的成就,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只是事情就只有考试分数这么简单吗?如果从社会经济角度的变化来思考,或许我们可以发现这不是只有分数这么简单,背后涉及的是整个教养外包的问题。
在先进的社会中,双薪家庭已经是常态,学校除了拥有让孩子能够学习新知识之外,更背负了家庭的托育功能,如今的长课时模式早已替家长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如果学校没办法应付的,就是托儿所、安亲班来承包。学校作业、洗澡、午睡等任务早已经在学校、安亲班被完成,父母带回的就是一个准备好休息的孩子,回家就只需要准备好让他们睡觉而已。
在于填补孩子时间
学校假期对父母来说,其实是一个大问题,若学校有办法持续维持上课的时间,或在原本上课时间的基础上安排活动让孩子保持忙碌,就能解决大部分家长们在学校假期期间孩子们生活的安排。所以学校假期的各种加强班、补习班是整个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下,需求变化的产物。
对于上述需求,家长要的不一定要加强班、补习班才能够满足,只要是任何能够填满孩子时间,减少家长负担和麻烦的生活营、密集课程等替代方案都没问题,只是密集课程能够一箭双雕,一方面解决孩子照护的问题,似乎也能够提升孩子在学校成绩制度下的竞争力。
在这样的演变下,整个社会开始对于让孩子“无所事事”的学校假期产生一种浪费时间的概念,也进而对整个补习、安亲等产业带来了正面的刺激,纷纷在这个时候替家长们安排各种让孩子忙碌的活动,从博物馆、动物园到茨厂街的老街导览、上山野外露营等,原本是亲子促进关系的活动,都能够找到各种替代方案,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