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在新山的得达22路后巷的香港仔美食中心事故,干系的不仅是一纸的经营权,而是城市规划和管理的蹊跷。遵照《地方政府法令》的界定,后巷原属法定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怎么可以错置为小贩谋生之地?
此说说来,必是政策的闪失。城市寸土如金,地尽其用。没有经济效益的社区建设,跟著退居其次。绿地虽有既定条例保证,唯发展商习惯取巧。低下层百姓之饮食需要,自然也是这样。
人口增多,交通阻塞,原在大街路边的一个个档口,随之日渐减少。有者转到角头之店屋继续营业,有者则在空地因陋就简地搭建了所谓的小贩中心,有者则缩到后巷营业了。
如此这般,从市容观,惹人诟病,思之自明,迨无异议。唯这些后巷的美食,地点多处战略之地,因此人气极高,客似云来。然则,种种攸关卫生和清洁的沉痾宿疾,当然也就因此兜兜转转了。
犹糟的是,后巷的通道因此封死之后,万一有所紧急的状况,第一时间想要逃生和救治,显然不易。香港仔美食中心得以在此盘踞长达20年之久,说实在话,也确实头条的咄咄怪闻了。
既经改朝换代,魑魅魍魉,原该立马顺势修补,设法亡羊补牢。没有想到,应对之策,不但粗糙,市政厅反而委以2019年一月份成立新人公司,重蹈故技。所思为何,堪称是扑朔迷离,疑窦丛生。
这么一来,可见固有的一言难尽,不过换个躯壳。希盟政府到底想要解决什么问题?仅此一问,既可觉察地方议会行政和执法的不可思议,亦可感受曲曲折折的内情,恐怕还有不便明言的联想翩翩。
因为这样,此时此刻,市政厅除了发布新闻,公开解说接管香港仔美食中心之作业程序,以堵住小道消息的以讹传讹;亦该著手修订政策,划出“小贩中心”的保留地,才是正道。否则,类似的案例必然陆续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