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卖油条小孩的民间故事,隐隐约约记得,似乎是在《儿童乐园》读到的。大街小巷来来回回他走了一遍遍,好不容易一篮篮的油条总算卖完。独坐路边一块石头,把一串串的铜钱,一个接一个的细细一数再数,正好一百个。
后来悲情的演绎,大家想必都知道了。总而言之,大城小镇里里外外跑了一个上午,孩子累坏了,倚靠石头旁,不知不觉地沉睡。过了好一阵子,梦中醒来。没有想到,铜钱一个也没有了,只剩一个空篮子,唏哩哇啦地泪流满脸 ……。
包公碰巧经过,看见小孩哭得如此伤心,因此留步问个究竟。长话短说,既听明白,包公深思,大喝一声:“我知道了,一定是这块石头偷了你的钱,我来审问这块石头,把钱还给你。”
装模做样的审问过程,不是搞笑,而是布局。公庭之上,包公高声问道:“石头,铜钱是不是你偷的?快说!”石头自然不语。包公气扁了,狠狠地打起石头来。围观的百姓,看到这幕,人人不禁哄堂大笑。
戏肉,正是由此开始。包公厉声斥责喧嚣的民众,跟著令下,每人各罚一个铜钱,要往一盆清水处丢。身在公堂,所有的路人甲乙丙丁,全没有选择,只能遵令一一排队照办。
最终,那人跟著众人后面,也从身上投下他的铜钱。这个时候,水面随之徐徐浮起一圈圈的油迹。是了,包公急拍惊堂木,宣布破案:铜钱所沾的油,一定是卖油条小孩的。
包公的判断,也许是对的;但是,实情未必如此。油迹由来,林林总总,怎么论断一定是来自油条?说不定是那是一枚掉入棕油的铜钱,或许是来自修车工人的零角。日前理大教授想要研究纸钞上的成分,是否含有猪油,不妨由此继续再审,必然另有惊人的大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