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兰丹一名15岁女孩嫁给一名44岁志愿警卫团员的事件引起各界震惊,再加上掌管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部长旺阿兹莎在对这桩婚姻发表看法时说出你情我愿这句话,更是令人义愤填膺,抨击也是副首相的旺阿兹莎罔顾儿童权益,纵容童婚的现象。
在该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我向一名支持伊党的穆斯林友人询问有关童婚的看法,而他的回应出乎我的意料,即认为这桩婚姻并没有问题。他说,15岁女孩的家境贫穷,44岁的男子是基于要协助女孩及其家庭而与女孩结婚。
另一名穆斯林友人告诉我,在穆斯林的社会里,一名女子在嫁人后,其生活费就全由丈夫承担,所以对贫穷的家庭而言,尽早把女儿嫁掉可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而这在甘榜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友人的谈话点出童婚的存在除了宗教因素外,贫穷亦是其中一个关键原因。但问题在于,难道一名男人要协助一名贫穷女孩的唯一方法就是把她娶进家门吗?更令人难以接受的是,若女孩连中学都还未毕业,把她娶回家,继而断送她接受教育的机会是一种妥当的作法吗?
扶贫政策应一视同仁
若男人拥有经济能力,其实可从方多方面著手协助贫穷的女孩,其中是为女孩提供教育经费,让她得以顺利完成学业,以期毕业后工作改善生活环境。此外,男人也可以帮女孩报读技艺课程,如理发、裁缝、烹饪等,让女孩将来可以一技之长谋生。
既然男人以协助的名义迎娶未成年女孩,那就莫怪社会人士以质疑的眼光来看待他的企图,包括男人是为了满足私欲,甚至是娈童癖者,否则怎么可能会对小女孩产生爱意?
为了杜绝童婚的问题,政府除了要修改法令,将结婚的最低年龄提高至18岁,也应该同时关注社会低下阶层的贫穷问题,其中是确保弱势族群在扶弱政策下受惠。
讽刺的是,当马来族群还存有因贫穷而被迫将未成年女儿嫁出的现象时,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却仍然推崇其具有种族倾向的扶弱政策。其实,童婚不就是其中一项显示扶弱政策无法惠及弱势族群的照妖镜吗?既然如此,政府何不重新检讨该政策的实施方式,以免造就了一小撮精英分子,而低下阶层依然活在水深火热中。
童婚的问题错综复杂,尤其是关系到宗教层面时,但这并不意味政府就只能任由该现象继续存在,反之应积极与各方沟通协调,以期拟定适当的方案杜绝问题,维护未成年孩童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