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日,主考官之任免,确实不是意思意思。差事做不好,轻者杖责,重则贬官,放逐边疆。长话短说,总而言之,罪犯各挨四十大板,流徙尚阳堡之后,皇帝是玩真的,随后下旨诏曰:
“自今以后,凡考官士子,须当恪遵功令,痛改积习,持廉秉公……如再有犯此等情罪者,必不姑宥。”不信,清初顺治十四年丁酉科场,受贿的考官和行贿的考生,甚至立马处死,株连本族。
自此,接任的皇帝,处理主考官,一点都不马虎。雍正元年,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是出自安徽桐城名门之后的张廷玉,“登朝垂五十年,长词林者二十七年,主撰席者二十四年,凡军国大事,奉旨商度”。
朝廷之非常认真,一目了然,迨无异议。那么,可想而知,万一主考之日,但有闪失,纵然位高权重,自然必不姑宥;乃至后来不幸酿成接二连三,一言难尽的文字狱。
雍正四年,时任礼部侍郎查嗣庭奉命出任江西科举主考官,再三斟酌,参考《诗经·玄鸟》,出了一道八股考题“维民所止”。没有想到,有者咬定,维民所止,暗藏雍正去头之意。
结果,龙颜闻之为之大怒,下旨收押查嗣庭全家。身陷囹圄,查嗣庭悲愤积郁,病死在大牢之中。雍正仍然还不罢休,令将查嗣庭当众鞭尸,成年的家眷一律处斩,馀者流放边塞,牵连的大小官员则革职查办。
也许汲取了历史的教训,冯建民的〈清代乡、会试考官的地域分布状况研究〉笔记,乾隆中期,顺天乡试正副主考官专用协办大学士,尚书以下、副都御史以上的官员。执掌各省文衡的考官,都是进士出身之士。张念群也不妨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