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洒脱,人们第一个想到的莫如老子思想继承人,后人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的庄子。庄子有一句经典名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说的是天地和我乃共存,世间万物与我是合一的。他认为凡事宜化自然于无为之中,人本该顺应天命,无须刻意追求心中所产生的欲望,而破坏自然的道理。
好一个“化自然于无为之中”,知易行难,能真正做到的,世间又有几人?而所谓的“无为”,乃出自老子《道德经》里头的“道经”最后第三十七章之“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它说的是,人应该顺应自然,不去干预自然之运行,不做不必要的事(无为),但也必须尽全力在自然逻辑之下,去做你应做之事,在这观点之下,没有不可为之事(无不为)。
举例言之:世间人们所追求所谓之大事者,莫过于金钱地位名利等等,让人为之争而不休,死而后已。对真正大气者而言,这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蜗角蝇头之利,不必执著。天地之间,一切与我共存,又何须去强征,该来的总会要来的,顺其自然就好。然而,在自然情况需要之下,该我做的就要去做,没有不可为之事。最具体的解释就是,肚子饿、口渴了,就要吃喝,这就是“无不为”。但在化饥解渴的时候,只求温饱濡润就好勿要暴吃暴饮,这就是“无为”。
“天地与我并生”
“无为无不为”,讲求的是一种大格局,不与人挣的大器,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孙中山先生为了国家所需,搞了革命。革命成功之后,为了大局又把临时大总统的职位拱手让给袁世凯,这是一种大器、大格局。革命个中艰辛,虽然没有老庄的洒脱,却有老庄的精神。
庄子在临终前,弟子表示想要在其往生之后厚葬他。庄子则认为“吾以天地为棺廓,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玑,万物为济送,吾葬具岂不备耶?”我以天地做为装我的棺椁,把日月当作是陪葬的双璧,把星辰当做珠宝,宇宙间万物与我陪葬,难道这殡葬还不够齐备吗?但弟子们深怕他去世后,尸身若不下葬会被鸟兽啄食破坏。但庄子却说“在上为鸟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意思是说遗体在地上被鹰鸟啄食,在地底下则被蝼蚁所馋食,把鹰鸟喙边的食物抢去送给蝼蚁食用,这不是很偏心吗?当我存在的时候,天地就存在;而当我不在时,一切都不存在了。这就是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概念。
讲到这里,一旦没了物我大小多寡之分,“此身非我,无往而不挂碍”的看破生死的概念由此而衍生。既然生死都可以放下了,这人世间,还图何钱财、权力、地位等身外物,还有什么好争了的呢?
弘一法师曾独创一个写法,就是把“心”字中间的上面那一“点”,移写到最下方,而构成了一个大智慧的心字,意即“把心中那一点(挂碍)放下”。而把那一点移写到下面不属惯常写法,因此要“把心中那一点放下”,却还真不容易。
一位旧同事近日喜得麟儿,为孩子取的名字有个“韬”字。他说,希望他日孩子能够“韬光养晦”,才华内敛而不外露。我想,这又是“放下”后的延续,人生的另外一种大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