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首都,并将以色列的美国大使馆从特拉维夫迁移至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再一次成为国际社会焦点。
当然,此行动明显地违反了联合国大会(UNGA)和联合国安理会(UNSC)于2016年所通过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2334号决议与2017年世界文物遗产委员会决议。
大致上,耶路撒冷是一个神的圣殿,两个民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首都和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的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则国际化,由联合国管辖。
该城区可分为穆斯林区,有圆石清真寺和艾格撒清真寺;犹太区有哭墙(西墙);基督徒区有圣墓教堂和亚美尼亚区有圣雅各主座教堂。
一个诉求两个舞台
1995年,美国通过“耶路撒冷大使馆法案”,要求政府把大使馆搬到耶路撒冷。但该法令也允许总统以保障“国家安全利益”为理由,延迟半年执行指令。因此,22年来美国的历任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都每半年签下指令拖延,回避搬迁大使馆的课题。
有消息指出,特朗普此举动的的动机有5个原因。第一,兑现竞选承诺;第二,看好以色列的民主制度;第三,正视与承认耶路撒冷的现状;第四,其他国会议员的呼吁;第五,犹太人在美国内有强大的经济和政治的影响力。
此宣布引起了大马穆斯林激烈的反应。12月8日,跨政党,联同非政府组织的穆斯林皆在在美国大使馆前和平抗议。可惜的是,一个诉求,两个舞台,一边是伊党;另一端则是巫青团的卡车,似乎政党间抢著当解放巴勒斯坦的大英雄,来赢得公众的支持。
超过千人的穆斯林集会,除了出动联邦后备部队、伊党志工团、警察等,皆无法妥善安排美国大使馆前敦拉萨路的交通次序。可耻的是多了热血沸腾的青年做了极端和具有挑衅举动,如在路上焚烧特朗普的肖像,而引起了民众的轰动等。
很遗憾的,耶路撒冷和以巴冲突还是居多在宗教层面上讨论。在我国,从人性和人权的视角探索解放巴勒斯坦的运动是一直得努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