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心里老纠结,因为马六甲中华大会堂五年前的全国华人文化节所制作的书法文化墙,似乎就快“寿终正寝”了。
这是一面马六甲最具华人文化艺术特色的壁画制作,与一般所我们所见过的壁画不一样,它是一面纯书法墙壁艺术创作,呈现了马六甲已故书法家、华文教育工作者如沈慕羽、黄润岳、王毅坚、曾锦祥四位前辈的书法作品。
当年策划这面书法墙的马六甲著名书法家彭庆勤先生在专访中表示,书法墙除了为路人呈现一幅精彩的道地马六甲本土中华传统书法外,还纪念著这四位前辈对当地华文教育的贡献。它不是从中国来的,而是道地本地马来西亚、马六甲人的书法创作。在古迹区里,它鹤立鸡群地将许多涂鸦壁画从艺术文化、历史角度衡量之中,比了下去。
这书法墙的另一特色是,其所使用的漆料是昂贵的美国进口、专为古迹建筑物设计的水性漆料,它不会对古迹墙造成破坏。唯其缺点是在数年之内,颜色必定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在马六甲州内众壁画创作之中,它是唯一严格遵循古迹保留规范要求而制作的一幅墙上艺术创作。
另外,这幅书法墙也是由马六甲已故广告业老前辈、手绘电影海报画家朱联喜先生,以七十岁高龄亲自上阵,耗费一个月的时间,爬鹰架在日晒雨淋之中,带领著数位工人一齐努力将它完成的。对马六甲人而言,这是一面闻名遐迩、具有多重意义的作品,它叙述者渐被人遗忘的老故事。若轻易让它就此消失,委实可惜。
修复费用庞大
为何说它即将“寿终正寝”呢?事缘这面墙的旅馆业主,在文化节举行后的五年,认为它已渐渐开始斑驳褪色,需做一番修复。但修复这幅数十公尺长的墙面费用浩大,单独出资须承担的财务负担确实不小。遂在今年九月,业主想出一个方法,就是在面子书上免费开放给有兴趣呈献壁画创作的艺术家们出资,在这片面向古老马六甲河的墙壁上作画,条件是画作内容必须经过业主审核批准始可执行。
对旅馆业主而言,这方法本无可厚非。因为该墙属于私人产业,业主有绝对的权利与方式,自行处理墙壁维护保养的美化工作,只要符合古迹区规范即可。而他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所欣赏的创作内容与方式进行修复工作,这是个人自由。马六甲中华大会堂在文化节所扮演的,是文化传承的角色。而私人企业所关注的,则是自身的经济与商业操作考量。
在文化艺术与商业经济反复冲击之中,人们往往生活在五味杂陈的思维之中。人们也开始思考在这复杂大环境中,该如何生活的问题。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米,任怎样好的厨师都是煮不出好米饭来的。因此有者决定搞好经济条件后,成为一名“儒商”,既能赚钱又可浸淫于文化艺术之中。在另一厢,则有许多文化艺术工作者,因为残酷的生活压力而向现实低头,为了求存先把钱赚够了再说,渐渐的他们成了“商儒”,既是文化人,也是藉文化赚钱的生意人。
不论您是“儒商”抑或“商儒”,都请关注、拯救一下我们身边即将消失的文化艺术与集体记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