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是在80年代国家修宪之时,时任副揆的慕沙奉令巡回演讲,政府机关和各个学校总动员,不过中学生的我们全被叫到大草场聆听慕沙的解释。那样的稚龄,政治斗争之恩怨是非谁也似懂非懂。
可是,这位副首相演说的激昂和精彩我记得,振聋发聩,句句中气十足,似乎全是发自肺腑之中。收音之处,往往习惯地拉得很长很长,显足了回肠荡气的气势,震憾之极。
说来是半个昔加末人。1968年,34岁的慕沙初出道衔命出战的国会议席,就在昔加末北区的补选。《畅所欲言》(吉隆坡:Pelanduk;2016)的回忆录,他重提了当时记忆的片段。
那些年,阿罗拉可是个道道地地的“黑区”,巫统的代表怎么走都走不进去。这些年,政局渐渐有变,但是,这个新村,传统上还是在野党的大本营。难得慕沙急智,看到寺庙扩建之需,乃是本身破冰之转机,马上许诺相助。那样的用心,果然感动了民心也改变了战绩。10月19日开票,慕沙赢得9485张选票;来自火箭的对手李亚明在这个比率上属于华人选区的国会议席,只得5731张票(页95-97)。
至为难得的是慕沙选后的风度。选民的倾向,他心里清楚。和他们交流,他说得明白了当:“你们当中很多人不拥护我,那没有什么大不了。发展地方,确是我的职责所在。”
因为这样的气度和胸襟,艰险的1969年,慕沙还是从容地跨过了大时代的考验,赢到了华裔的肯定,夺下了1万212张票;州行动党财政的陈天山吸取的选票,只有6480张。
可惜慕沙的时运不济,和马哈迪医生对著干,(被)黯然离开,只留下跌宕起伏的半生回忆,还有一张张的历史照片。《畅所欲言》存念的还有当年他造访这里冶美华小的风采,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