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亚洲金融协会(AIF)的研究显示,多达75%的大马青年负债累累,长期入不敷出。他们至少有背负一项长期债务,如车贷、教育贷款及房贷。此外,他们也深陷“感性消费”之中,38%背负个人贷款,47%则以信用卡来借贷。
把调查限制在青年世代,甚至归咎于青年世代,是一般调查的通病。尤其报道也点出青年滥用信用卡,甚至打出“乱花钱”这类的标题。笔者认为将之归咎于世代问题是倒果为因,反而我们应该将问题回归到资本主义的生产问题去解读如此的现象。
资本主义最重要的里程碑正是工业革命后,技术改革让生产方式变得集中,而且大量生产成为资本家谋利最重要的方式。工人们努力地生产,商人努力地把产品推销出去,并把工人的劳动果实夺取,这是资本主义典型的结果。
促成消费社会
但是,一旦发生生产过剩的问题,资本就禁锢在商品之中无法动弹。过去,资本家会通过殖民地等战争消耗掉产品,今时今日则进一步到运用品牌的灌输来促成消费社会的诞生。
尤其,生活在马来西亚,出生于冷战后的90后,国内的经济逐渐起步,百货商场开始在各大城市建立,电视机也走入每个人的家中时,商人的推销员也在努力的倾销每一份商品。
所以,90后如我,从小就在各种品牌符号中生活,每一幅广告都在诱导我们消费,小至牙膏,大至家电,每一寸生活的物品都以品牌挂帅,甚至有种魔力告诉我们,拥有了商品就能万能,解决一切烦恼,只可惜最后这样养成的我们,消费后只让我们更烦恼而已。
另一边来看,资本主义的问题就是看起来不需要的东西卖得很便宜,迫切需要的东西则卖得很贵。尤其,大马在公共服务走向私营化后,教育及医疗等服务都由企业包办。
这时,国家对公共的投入减少,甚至最夸张如本届预算案,首相纳吉把预算集中在自身的首相署,其他部门的预算十分有限,这些都是90年代我国一步步走上新自由主义的道路导致的。
结果,青年就被迫扛下长期债务,为了还债拚命工作,为了放松心情拚命消费,甚至想当一个宅男也要先想办法存钱买房子。而这些问题,其实每一个年龄层都有,只是因为青年的财力比起已经累积一定财富的中年弱势,所以“负债”的情况特别明显。
然而,有钱人到底是谁?财富又掌握在谁手上?据了解,马来西亚最富有的20%人口拥有超过整个国家51%的财富,最富有的10%人口则拥有35%的财富。
原来,从小要努力念书,长大后达成2020宏愿,成为未来的主人翁,这些都是骗人的!
当我们“回到了未来”才发现,真正的主人翁从来都是这些掌握财富的少数,资本主义维系的正是这群少数的利益,而我们只是被迫贩卖劳动力的苦劳,只能在艰苦中继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