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传承,报章的出版,确实是这么一回事:“是由很多人所促成的,不仅站在前线冲锋陷阵的人,其实后面还有更多的人,包括每天在看中文报的读者,都是一股力量。”
“就如记者每次跑工回来,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稿,之后交由编辑审稿、打标题,报纸印刷出版;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就因为每天都在重复这样的事情,才让中文得以流传下来。”
《东方日报》总编辑潘友来先生在《同窗》三人讲座会上所说既是报人经验谈,也是事实的总结。但是,我们往往没有看到“后面还有更多的人”,苦苦守著这一个关口,不让中文报这个平台,糊里糊涂地丢失了。
潘友来先生自己踏踏实实所行,也是这样,不论528报殇之前身在《中国报》,还是尔后转到《东方日报》服务,他一如既往坚守自己的底线,也苦苦坚守报馆的防线,黑的不写成白的,白的也不写成黑的。
可惜,有了彩色电视机,台湾就没有了黑白,那是吴宗宪的经典名句,也是这个国家的写照:报章越来越花俏之后,场景恰如罗大佑的〈现象七十二变〉所唱:“能辨别黑白的人愈来愈少。”
40年的光景,就这样消失了。殊为难得,潘友来先生始终秉持菩萨的正道,处变不惊,半生都重复在做这些事,每天也在重复同样的动作;公民运动、民主斗争、母语教育,因此才得以在这里见光,继续流通有情人间。
潘友来先生所展现的,确是个君子的德行,对待后辈的闪失和疏漏,他没有责难,只有正面的指引,像早岁他创作的小说集《手指》那样,总是指向通天晶莹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