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教育到底怎么妨碍团结?来来往往芬兰这些年月,看到瑞典语和芬兰语的学校之共存,问题到底何在呢?母语教育的教学和传承,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不是吗?
尽管人口比率不及6%,说瑞典语的芬兰人,学前班到大专院校,都有瑞典语学堂。残障儿童的特殊学校,也有特设方便。可是,谁曾说这是不利国民团结?
芬兰人是团结的,球赛之际,犹是可以觉察他们的一条心。那一年蝉联世界冰上钩球失败,尽管举国沮丧,苦涩之中一个说瑞典语的芬兰朋友说:至少我们打败了瑞典。
是历史的渊源,也是传统的宿敌,一大部分的芬兰人心底,似乎都对比邻的瑞典怀有不言的敌意。既然这样,在芬兰语光明正大地教授瑞典语,怎么影响了他们的族群关系?
语言嘛,对芬兰人言,本来既非政治的绊脚石,而是经济的资源。各个地方政府甚至出资,从移民的原籍,礼聘当地老师,为芬兰的少数民族提供每周N次的母语课。这个北欧小国磅礡的大气,是不是一面镜子?
吴祥辉在《惊艳芬兰》(台北:远流;2007)所载,也正是这么一回事:“高速公路快到Vassa时,路标全部变了。一样的双语路标,不一样的秩序。Vasa在上,Vassa在下。虽是一个字母之差,但前者是瑞典文,后者是芬兰文。”
“常态上,芬兰文在上,瑞典文在下。这里却是瑞典文在上,芬兰文在下。”但是,吴祥辉笔录:到了瑞典区(的Vasa),瑞典语压在芬兰语之上。多数尊重少数的气度,尽在不言中,这就是“芬兰识别”。(页173)
是的,芬兰识别就是没有语言之芥蒂,没有团结之疙瘩,每一寸光阴他们都用在建设国家的福祉。他们有的说芬兰语,有的说瑞典语,现在也有不少说中国话,可是,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