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迪以前首相的身份,以爱国爱党的姿态接连开始炮轰当今首相,亦是他爱徒的纳吉,确实有别于他以往所面临与涉及的所有巫统内部斗争,却也明显突出其问题之所在。
老马当权时期挑战者不少,但结局不是自愿出局、靠边站,即是被他铲除。1987年,皇族势力的东姑拉沙里挑战老马,与老马渐行渐远的慕沙希淡加入B队挑战老马A队。而当巫统分裂、被判非法,姑里组成46精神党之时,慕沙选择退出政坛,退而求其次,永保平安。
姑里生不逢时,有野心但充其次也只是个党内反对派,46精神党获得许多不满老马的巫统老势力的支持,但仍然无法选举寻求突破。于是1995年只能解散归队。老马选择了较“听话”的嘉化峇峇当任副领导人与副首相,直到1993年被强势的安华挑战和推翻。老马与安华在某种程度上仅是达到共识,而非老马真正属意安华。1997年金融风暴一夕间降临,老马与安华在许多意见上产生分离,最终一拍两散。
若以现在便能轻易判断老马的功绩,那么1998年就不会发生来势汹汹的马来人反风“烈火莫熄”了,以致安华被收监后,“烈火莫熄”的冲击甚至影响了他接下来的声誉和权威,以至2002年的巫统大会上“含泪”宣布其将“退位让贤”,于次年正式走下台。不过,马哈迪退位并非退出政坛、随意而安,仍旧对其“钦点”的阿都拉政策指指点点,甚至搞到退党,逼迫阿都拉在2008年大马反风席卷后退位,让纳吉接班上任。
吊诡的是,纳吉的政绩比他前任还糟糕,使得大马反风愈趋强势,顽固老马顺其自然亦顺水推舟出来踩上一脚推波助澜,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抨击纳吉政府,引发不少争议,以致许多乡民因反对国阵或纳吉,而追捧对马哈迪时代的怀旧(nolstagia),选择性遗忘马哈迪主义的强权与压迫。首先必须搞清楚,这不是选择与否的问题,而是要人们务必要看清老马的为人。
若如马哈迪所述,当年选择支持纳吉是回报其父敦拉萨的恩情,是否证明老马确实是糊涂的?以此类推,一个精明的领袖,或人们所认为的老马是个当机立断的强势领袖,那么何以会因恩情或主观等去选择或支持某位领导人?总归而言,还不是政客的私心所使?大马的官僚主义和裙带关系之所以腐败连连、失去效应,马哈迪与其时代多少也应负起必要责任,更何况纳吉就是其政权下产物,怎么骂人“小白脸”,却不敢承认自己“老糊涂”?
有趣的建议是,国阵政府该如何应付像老马这样倚老卖老,却在背后搞搞震的党元老?不妨学习新加坡模式,给他一个“资政”来坐坐,反正其时日也无多,巫统也不必选择阵营而焦头烂额至分崩离析。说不定老马这么一转,便开始发挥其“扭控家”(spindoctor)的本色,再度肯定和歌颂当今国阵政府来也说不定呢。老马是个老练的政客,要的只是面子和满足感,别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