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辩论的时候,在运用逻辑概念来唇枪舌剑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快感。你去youtube看了《辩论海啸4.0》及其之前的影片,你是欢乐的、娱乐的、愉悦的、动次的。可是,我却发现它骨子里隐藏了一种淡淡的虚无主义。
真理不会越辩越明,因为辩论本来就是看你怎样去定义和设定标准,然后自欺欺人。实情是,任何一种形式的争论,你的立场可以是反方也可以是正方,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懂得如何去自圆其说,利用归纳法、演绎法、归谬法、矛盾律等等来巩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算你无法去说服他人,至少可以保护你自己的立场免受他人动摇。
这其实背离了我们整部现代政治史的初衷。首先,现代政治是由逻辑学撑起来的。
现代政治学来说,逻辑不只是一个语言分析的工具,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的世界归宿。在政治哲学上,当霍布斯认为上帝应该离开政治时,人类便把政治,甚至全世界都寄托在某种由人自身奠定的“合理性”、“可论证”的理想上。从康德以理性为世界立法,再到今天哈贝马斯强调各个社群对话的“沟通理性”,都是在这捍卫著这份理想。马来西亚今日的改革运动,本质上就是在向著这份理想做最虔诚的崇拜和朝圣。
不过,《辩论海啸4.0》似乎启示了我们,这个理想是注定失败的。当原则上没有谁的立场会比谁的立场更优越,重点只在于你的思想掌握了逻辑论证的技术而自圆其说,则“合理性”似乎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了。我们可以怀疑,所有我们所坚持的想法,所有你认为很有水准的命题和争论--诸如“华社要亡巫统就要爱马来人”之类的,根本不会有好的结果。它无可救药地具备了语言游戏的性质。辩论变成了一种精神消费。
知识分子应该现在就开始去承认和适应,在我们的生活几乎就等同于Facebook、Twitter、Youtube、Instagram、Whatsapp的21世纪,人类思想的典范根本就不是逻辑学,而是修辞学。这应该是康德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的事情。讽刺的是,在这一场这么益智的辩论比赛中,我竟看见了现代政治的危机和没落,一种淡淡的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