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向有“陈林半天下”的俗谚,闽南民间也有“陈林许李蔡,天下占一半”的说法,福建作为北方中原人民移入的地区,从汉魏以来,北人不断涌进,不仅丰富了福建的姓氏,同时也是福建姓氏的主要组成分子。乾隆《福州府志》载“永嘉二年(308),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是也。”唐初陈氏父子入闽,随军人员姓氏可考者约90个。唐末五代王潮、王审知到闽南开发,其部属利用政治优势成一方显姓,大有人在。福建每个县分均有数百上千姓氏,并且大部分姓氏基本仍能追溯祖地郡望。
在马来西亚,同样作为闽粤移民所在地,姓氏分布和数量虽然不及福建,但亦有其可观和可值得注意的地方。这里虽无中国似的强宗豪族,但经过一两百年的发展,也涌现一些声名显赫的族姓。一地有一地的显姓,稍加整理,也应该饶有兴味。
民间常谓某姓乃某地大姓,如提到槟城,即会想到邱、杨、陈、林、谢五大姓;提起马六甲就会想到被郑良树老师誉为马六甲第一大姓的沈氏家族。某些地区,一些特定的姓氏由于其移入较早,人数众多,有者则是后来居上,成为当地社团领导或士绅主要组成分子,对地方有贡献和影响,因而被视为地方大姓。如从吉打迁居槟榔屿的辜氏始祖辜礼欢,他不仅是槟榔屿第一个华人甲必丹,也是最初参与槟榔屿市政府会议的华人议员,可谓是本土进入现代英属殖民地的第一代市议员。辜氏家族从他开始,子孙人才辈出,有在暹罗当总督,有者成为槟城市议员,有者被封拿督。
源自泉州的曾氏,在马六甲的10位甲必丹中就占据了其中4位,他们在槟城也有辉煌的事迹,先后担任广福宫创建时期和峇都兰帐福建公冢的领导。源自南安的梁氏,同样在马六甲和槟榔屿两地发展,梁美吉是青云亭第一任亭主,梁壬葵则是新加坡南安人领袖,他们在槟榔屿的活动恐怕比马六甲和新加坡还早,在经济领域、神权和帮权组织上曾居领导地位。
另有部分地区宗姓虽不如上述显赫,但对地方有所贡献,亦被当地目为显姓。黄尧的《星马华人志》有关登嘉楼的华人论述也提出高、刘、黄、林4个比较有地位的姓氏,他们曾是甲必丹或者被封为“老爹”。吉兰丹哥打峇鲁的黄氏和颜氏因为担任甲必丹的缘故而声名显赫。直凉或吉拉央的德化人苏氏两代人皆为当地富商,也是地方议员,当地父老公认为直凉五大姓氏之一。
不难想见,上述显姓的出现,都是透过政治和经济地位的途径而取得,马六甲的沈氏虽以文化教育著称,但那已是较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