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约满离开亚细安森林管理局之前,那个名以“Transboundary Pollution and the Sustainability of Tropical Forests: Towards Wise Forest Fire Management”的国际研讨会刚过去了。
一个个学者和一位位专家都从世界各地迢迢千里飞来。论文发表了,座谈开始了。那一份《东协林火管理现况评析》(State of the Art Review on Forest Fire Management in ASEAN)的报告出版之际,马来西亚的天空正好溟濛一片。
是老问题,也是旧问题。www.fire.unifreiburg.de/se_asia/background/sea_3.html上还找得到一些不少相关篇章。Antonio Manila博士一看芳名,就一定知道原籍来自菲律宾,是当年我的上司。
那些年,森林局的报告曾说,仅仅1998年,全国共有64499公顷的土地因为林火遭殃。当中,47500公顷位在沙巴,14200公顷则在砂拉越。自此以后,烟霾成为本地的常客,每年来往n趟。
问题的源头,说上来,当然是一个“利”字。为了节省开支,一把火解决了翻种的棘手。每个人都要做不费吹灰之力的easy jobs,每个人都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飞黄腾达。企业,当然也不例外。
结果,蓝天灰了,云雨黄了,阳光瞎了,热点多了,指数高了,n国的全民,集体在同一时间赔上了健康。对照了董事的高薪,股东的分红,政府的税收,这样的成本和代价,利弊何在,难道还不够清楚吗?
然后,风向转了,烟霾散了,星空重见蓝天白云,大家渐渐松了一口气:你打开窗口,我走出户外,他踏上草地。霎那之间我们忘记过去的苦难和折腾,一本本《环境素质评估报告》沦为可有可无的官样文章,直到明年今日感受新一回合的窒息。
年年月月,每个课题,全轮流被报道,为期两周。两周之后,下画;下一个议题随之上报。这一场烟霾袭击的奥戏,当然也不例外。可见,商人心里的那些想法,吾等真的懂得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