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马来西亚的华教困窘和华教困境,就一句话,道来都是百年不变的陈腔旧调。华文理事会主席林水檺博士在2013年华文教学讨论会议发表主题演讲〈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的回归与未来方向〉所言,也是这样:
“效果良好的教学,不一定都必须给老师带来繁重的文书工作,或者给学生带来无数的作业和考试,而是使老师们忠于职守,专心教学,诲而不厌;学生则奋力不怠,乐以忘忧,学而不倦。”
《东方日报》援引立卑师范学院华文讲师黄先炳博士在同一个场合提出〈公开课的推广与思考〉之谏言,总结的还是这一点:繁重的行政工作使到许多教师深感分身乏术。黄博士因此呼吁教育部督学,需向当局反映此事云云。
可是,教育部副部长魏家祥怎么说呢:“如果教师没好好自我充实,学生不可能学到新的东西,创新非常重要。当今7、8岁的小孩懂的事,可能是我们当年13岁才会懂,因此华文课教学的内容应该做一个更为专注的探讨,找出一个方案以进行具体地改革。”
问题在于,老师何来时间“好好自我充实”?佣金主导,做得完做不完,校长采购的作业,一本又一本。正课之后,另有补习。补习之余,加上一连串有的没的的课外活动。
清晨7点,天还没亮,大家好,大爱妈妈赶著上场,全校师生皆需配合。两点,校队练球,老师自然也得识do。学术比赛,出题带队。食堂会议,还要提呈laporan云云,否则上面追究上来,谁要tanggung谁要jawab,可真不好说。
教育部层出不穷的系统,多著是:校本的评估,不校本的统计,资料输入何止x3?遵奉缩班之名,一边上课,一边战战兢兢,随时被调。专心教学,对不起,纯是学者的善意。
黄先炳博士出口还真幽默,还要九品的督学下意上达华教之为难。想起前柔佛州国中华文督学李翊狮先生那些年的遭遇;一声令下“教书兼校工,输入和敲钟”,老师只能忧郁,也不可犹豫。
如果领导的本性不改,我再说一遍:一旦酿触怒这一行专业,造成广大师者心生不满,反意处处暗动,老师集体改投民联,大选成绩结果如何,就一句话:恐怕还真的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