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申请到台湾国科会的奖学金到新加坡进行为期7个月的研究计画,到了新加坡,身为外国人的我和别人初次见面时最常被问到:生活得还习惯吗?华人的共同文化其中一项就是怕失礼,以及总是有能力辨别哪些问题是真的问题,而哪些问题其实就像问你“吃饱没”一样,是种招呼语。于是不作他想,我总是笑笑地回答说都还习惯。
但事后再想,问题中的“习惯”二字其实还颇有趣的。对方不是问我“觉得新加坡怎么样?适应吗?”;而是用“习惯吗?”。
习惯指的是长时间累积下来、不经意的产生某种固定行为模式,比如在台湾惯用语是华语、走路靠右边、饭是盛在碗里、用筷子吃饭、垃圾不落地、随手做回收、上车排队与让位等等。
当某人问还习惯吗?潜意识里预设了对方和自己至少有某一部份的生活方式是重叠的。
有什么地方会让新加坡华人觉得台湾人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重叠的呢?换句话说,台湾人和新加坡华人之间有哪些共有经验,以致于脱口而出“习惯”这两个字而不会令人感到突兀。
从反面思考,如果我回答“习惯”,而对方也不表示惊讶的话,那就表示我们之间确实有差距不大的生活方式。
试想,如果一个生活在寒带的人,突然到热带国家生活,而他告诉你才几天就能习惯热带国家的气候与生活方式,你不觉得这是件很惊人的事吗?
我来的时候正值农历新年前一礼拜,几乎每个大卖场都播放著贺岁歌曲,虽然不见得是台湾听得到的曲调或歌词,但总脱离不了“穿新衣戴新帽”与“财神报到”之类的句子。
赶在小年夜去逛牛车水的年货大街,看到采办年货的手东挂一袋瓜子、糕点;西提一袋柑橘、腊肠、银柳花。
初一在四马路观音堂体验了人挤人的盛况,初九子时被楼下烧纸的味道熏得赶紧关窗,才想起原来是天公生。
农历新年,对我这个台湾人来说就是“习惯”新加坡生活的重要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