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27日讯)台湾知名素食马来西亚餐厅“宝林茶室信义A13”惊传食物中毒风波,目前共有1人身亡、8人中毒。有医生指出,由于这些患者共同提到“炒粿条”,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与“炒饭症候群”(Fried rice syndrome)有关。
卫福部资讯处处长、前台大医院急诊医学部主治医生李建璋指出,自从周二(26日)出现一起死亡案例后,事件持续扩大,传出多名消费者在有关餐厅用餐后,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严重者需入住加护病房,使用叶克膜抢救中。
他表示,至此案情明朗化,具备群聚、食物交集、类似症状等要素,可以定调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
李建璋指出,一般印象中的食物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小吃店、办桌或提供营养午餐的场所,此次发生在百货公司内的知名餐厅,令外界担忧不已。
过去大规模的致死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由李斯德氏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引起,最近也有因唐菖蒲伯克氏菌而产生的米酵菌酸中毒案例,此次事件可能也是受到这些细菌污染。
考量这次中毒事件中的患者都提到食用了炒粿条,李建璋联想到医学上的“炒饭症候群”,即当煮熟的米饭放置在室温超过2小时后,可能会滋生特殊细菌“仙人掌杆菌”,这种细菌的孢子耐高温,即使经过炒煮也“杀不死”,摄入体内后,在适当温度下孢子会萌芽,加上毒素将引发症状。
他提到,2008年美国一名女大生、2021年澳洲一名华裔女子,就是吃了放了一星期后的吃炒饭或炒面而丧生。
他表示,仙人掌杆菌在室温是最容易生长,粿条通常是煮熟后就放著,需要烹调时才大火拌炒,的确有可能产生“炒饭症候群”。
但需要注意的是,李建璋强调,尽管“炒饭症候群”的推断合理,但一切都只是个人鉴别诊断的臆测,最终仍需要微生物学或毒素检验证据。
他同时提醒,过期的米饭及淀粉类食品放置在室温下,即使再加热也可能导致食物中毒,建议尽早冷藏以免发生“炒饭症候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