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日讯)由中国保利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和猪首,周三(10月18日)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北京晚报》报导,这5件兽首一起亮相“五首重聚·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此次展览持续至10月29日,在圆明园博物馆(正觉寺最上楼)与公众见面。
十二兽首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水力锺喷泉的构件,该组喷泉将代表东方的十二生肖文化与西式喷泉建筑相融合,兽首特殊的红铜材料、精湛的制作工艺、巧妙的结构设计,不论在当时还是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艺术造诣、审美水平和科技价值。但自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包括十二兽首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被无情烧毁、非法掠夺,收回流散文物的行动也就此开始。
牛首、虎首、猴首于2000年由保利集团从拍卖行购得,存放于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中国原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燊出资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猪首 ,并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也于2007年被何鸿燊回购,2019年11月何鸿燊将马首无偿捐赠给中国国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正式回归圆明园。
截至目前,虎首、牛首、猴首、猪首、鼠首、兔首和马首等7尊兽首已回归中国。据悉,2013年6月28日,鼠首和兔首由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给中国,目前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2018年,一件疑似流失龙首的拍品曾现身拍场;蛇首、羊首、鸡首和狗首至今仍下落不明。
7根石柱文物回归圆明园
而据中新社报导,圆明园石柱回归展上周五(10月13日)已在圆明园正觉寺开幕。7根石柱文物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7根圆明园石柱均为汉白玉材质,通高约80至92公分,立面有雕花造型,品相较好,推测均来自西洋楼遗址区。这些石柱正面纹饰以西式番花、贝壳纹等西洋雕花为主,侧面花瓶内花束则以具有吉祥寓意的牡丹、玉兰、荷花、菊花等中国传统花卉为主,圭角卷云纹、开窗的海棠线雕刻方式等亦与中国古建望柱、栏板相同,体现了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
7件石柱文物原系圆明园建筑构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后流失海外,后为挪威卑尔根科德博物馆及西挪威艺术博物馆收藏。
2013年12月,中坤集团、北京大学及科德博物馆签署三方合作协议,约定将7根石柱运回中国,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2023年3月,该批石柱通过海运的方式被运回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