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6日讯)中欧频密互动的热络温度仍在持续。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周四至周六,应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为欧洲政坛的“访华热”再添新笔。
中新社报导,近一个月,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先后访华。若加上去年11月、12月分别访华的德国总理朔尔茨、欧洲理事会主席蜜雪儿,以及日前因新冠阳性推迟访华的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这份半年内来自欧洲的访华政要的名单会更长。
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对欧洲政坛掀起的“访华热”如此形容:“欧洲各国领导人开始争先恐后访问中国。”
分析认为,“访华热”在欧洲政坛掀起有3个原因。
一、欧洲“不能失去中国”渐成共识
贝尔伯克此次访华的一项特殊安排是,参观完在天津的德企后,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一道乘高铁转场北京。
贝尔伯克提及此表示,很高兴有机会一道乘坐中国高铁,并参观德国在华企业。她说:“‘中国速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德中合作成果令人赞叹。”德方不赞成“脱钩断链”,期待尽快重启两国各领域交流对话。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说:“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已形成强大的经济共生关系。”
他也指出,不少欧盟成员国承认,不论国际局势如何,欧洲“不能失去中国”。这样的信号在来访的欧方领导人中不断释出。去年,朔尔茨在访华时表示,愿同中方继续深化经贸合作。马克龙在前不久的访华之行中更直言:“我此次率庞大代表团访华,就是希望同中方加强合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陈凤英说:“经贸合作一直是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互利共赢是中欧务实合作的‘底色’。”
当前,随著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将为欧洲带来新机遇,促进共同发展。陈凤英说:“欧洲政坛‘访华热’也显示出,所有世界上愿意与中国合作共赢的国家,中国都愿意和他们相向而行。”
二、应对全球性挑战“少不了中国”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中欧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的重要性更加突出。有评论认为,欧洲更加意识到,应对全球性挑战少不了中国。
对欧洲来说,当前最为紧迫的挑战便是解决乌克兰危机。这也成为欧洲高层政要来华访问时谈论的一大重要议题。
崔洪建分析称,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一周年来,在欧洲造成粮食、能源、金融、交通等多领域的外溢效应。而中方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档等,得到不少欧洲国家积极回应。
他说:“欧洲各方希望借访华机会,和中方进一步探寻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有效办法,减少负面冲击。”
一些积极共识已经形成。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看来,马克龙访华时,中法就在乌克兰危机问题上形成重要共识:一是尽早结束乌克兰危机符合中欧利益,二是乌克兰危机只能通过政治解决,当务之急是止战和谈,三是愿意就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展开合作。
而此次秦刚与贝尔伯克共同主持第6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时,亦就乌克兰问题交换意见。贝尔伯克表示,希望中方在乌克兰危机上发挥独特影响和作用。
冯仲平说:“这显示出,在乌克兰危机背景下,欧洲更加认识到中欧战略合作的重要性。”
三、维护好中欧关系需要加强“与中国对话”
当前,正值中欧关系改善的特殊时期。过去3年,中欧关系出现波动,今年适逢中国和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迎来重要契机。
陈凤英认为,当前欧洲内部正在讨论调整对华政策,“访华热”显示出欧方改善中欧关系、建立更好对华认知、推进双方合作的意愿。
她说:“欧洲意识到,发展好双方关系,需要加强与中国对话,以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增信释疑、缩小分歧。”
贝尔伯克的访华可以视作中欧加强对话的一个典型缩影。本次举行的第6轮中德外交与安全战略对话,是该对话时隔3年后的重启。双方一致同意,中德应开展全方位交流,增进战略互信,避免战略误判,秉持正确相互认知。中德政府磋商、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会议,两国70多个对话机制,都有望按下“重启键”和“快速键”。
而被认为“虽迟但会到”的博雷利访华如果成行,从欧盟层面来看,更多层级的对话亦将展开,再次延续中欧作为全球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倾听彼此、对话彼此的积极势头。
看重“与中国对话”的原因
冯德莱恩在中法欧三方会晤中说:“欧中进行坦诚和建设性的对话,保持欧中关系持续发展,对欧洲的和平稳定至关重要。”
外界认为,从冯德莱恩的这番表态中,或许可以看出为何欧洲如此看重“与中国对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