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12日发布于期刊“科学先端”(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报告显示,即使在人烟罕至的亚马逊雨林,气候变迁的影响力仍无所不在。受到过去40年气温上升、环境变得干燥的影响,亚马逊的鸟类体型变小,羽翼变长。
据法新社报导,根据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这些改变据信是为了因应营养和生理上的挑战,尤其发生在亚马逊雨林6月到11月的干季期间。
整体生态研究中心(Integral Ecology Research Center)生态学家与报告首席作者伊里内克告诉法新社:“对我而言最大的重点是,这发生在全世界最大的雨林核心,没有受到人类行为像是伐林等的直接干扰。”他说,在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第26次缔约方会议(COP26)最后一天,这件事情值得深思。
伊里内克和同僚在40年的田野工作期间,分析超过1万5000只鸟类数据,将它们捕捉、测量、称重并编码后野放。结果发现,自1980年代起,几乎所有鸟类的体重都变轻。
大多数鸟类的体重每10年平均减轻2%,这代表若某种鸟类在1980年代体重30公克,现在平均仅有27.6公克。这些数据并未限定于特定地区,而是在雨林里广泛搜集资料的结果,代表这种现象无处不在。
科学家调查77种鸟类,栖息地有凉爽的黑森林地被层,以及光照较多、较为温暖的中层等。结果发现,栖息在中层最高位置的鸟类,因为更常飞行,且曝晒的时间更长,体重与羽翼的变化更为显著。
研究团队假设这是为了因应能量压力,像是水果与昆虫等食物来源减少,也是为了适应热应力。
伊里内克说,理论上来说,在气候暖化的情况下,体型较小更利于散热,但羽翼变长这一点就有点难以解释,“因此我们提出了‘翼面负载’的假说。”较长的羽翼,会降低体重与羽翼面积的比值,使得飞行更加省力,这与滑翔翼装配狭长的机身、较长机翼,能更节省能源的原理类似。
若体重与羽翼面积的比值较高,鸟类必须振翅更快才能停留在空中,会消耗更多能量,制造更多代谢热。
伊里内克表示,这项研究并不是设计来解答这些差异是否因为物竞天择导致的基因改变,又或是因为可获取资源的不同,导致的成长差异结果。他表示,两者因素皆有可能,但“有证据显示,演化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已知例子是非洲莫三比克的无牙母象越来越多,起因是人类在内战期间残忍盗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