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日讯)中国《环球时报》引述澳洲智库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的文章指出,华盛顿和北京都在为主导经济、政治而争取支持者,而美国在吸引世界领导人到访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
澳洲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网站周三刊登的文章,题为〈访问中国的世界领导人远多于访问美国〉。
今年4月,日本首相菅义伟成为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会见的首位外国领导人。菅义伟的访问,标志著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爆发之后,国家领导人层级出访的回归。菅义伟告诉记者,他的团队很高兴见到他们的美国同行,“(但)我们最终没有碰我们的汉堡牛排”。
疫情期间新战略竞争
疫情期间,中美之间出现一种新战略竞争。华盛顿和北京都在为主导经济、政治而争取支持者。以菅义伟访问美国为例,东京同意以异常直接的语言,反对中国在印太地区的“武力和胁迫”。然而,尽管拜登很早就邀请了菅义伟,但美国在吸引世界领导人到访方面,明显落后于中国。这是根据1990至2019年的30年间,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对两国访问的数据得出的结论。
世界领导人到访美国的记录由美国国务院保存,而外国领导人到访中国的记录,可以通过中国外交部和官方喉舌《人民日报》追踪。这些数据包括对多边会议的访问,例如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或在中国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这些会议通常包含双边因素,反映了美国和中国对全球事务的整体参与。
这些访问也很好地显示出各国的外交优先事项。国家领导人的出访需要大量准备,需要大量分配最稀缺的政治资源:注意力。 “面对面”访问有助于美国或中国的领导人,与其他领导人建立信任并深化合作。访问中国的领导人比美国多,这表明北京在外交影响力方面胜过华盛顿。
北京如今是世界政治家们的热门目的地。2019年,也就是新冠肺炎导致大多数旅行停止的前一年,有79位外国领导人访华,只有27人访美。2013年以来,每年访华的外国领导人均多于访美的。与冷战后初期美国的主导地位相比,这是个急剧转变。
布什和克林顿任总统时,美国是唯一超级大国,当时世界其他国家领导人平均每年分别有65.8次和60.5次访问美国。随著华盛顿发动“全球反恐战争”,这一数字跃升至71.8次,是时任中国国家主席的江泽民的3倍多。但随著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经济开始腾飞,在江泽民的继任者胡锦涛的领导下,世界领导人对中国的访问增加了一倍。
特朗普时期最不受欢迎
奥巴马执政期间,由于金融危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及国内纷争削弱了美国的吸引力,外国领导人访美次数减少。与此同时,2013年成为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为北京的经济外交注入活力,平均每年有87名外国领导人访华。
特朗普任职时期,其“美国优先”理念导致忽视外交、疏远盟友,中国的领先优势明显扩大。2017年到2019年,外国领导人访美次数为82次,而访华次数高达272次。美国从未像这样不受欢迎。
分析数据显示,过去30年来国际外交发生巨变。1990年代,每个地区国家领导人访美都远多于访华。本世纪前10年,美国仍是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但来自亚洲和大洋洲的领导人开始更多访华——这两个地区越来越多被拉入中国的经济轨道。此后,访华的外国领导人激增。
本世纪第2个10年中,与美国相比,中国接待的亚洲和大洋洲领导人的访问次数,是美国的3倍多,非洲领导人访华次数是访美的两倍多,东欧领导人也几乎如此。即使是来自美国的外交后院——北美和南美的领导人,也略微偏爱中国。只有中东和西欧领导人访美次数更多。
中国实力增长的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10年,许多美国盟友及合作伙伴的领导人,访华次数也要多于访美,包括韩国、德国、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和纽西兰。法国领导人访问两个国家的次数相当,日本是唯一领导人访美多于访华的亚洲国家。英国、意大利和澳洲领导人也以美国优先,但差距缩小。
世界各国领导人更多地前往中国,是中国实力增长的象征。各国需要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商业关系,这肯定需要外交工作。但2019年中国经济规模仍比美国小30%,吸引的外国领导人访问量却几乎翻了一番,这表明单凭商业并不能完全解释这种差距。
北京认识到,高层访问往往会促成更多协议、投资和援助。外国领导人每一次访华,都为中国提供了推动北京外交政策目标的独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