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30日讯)根据一项关于性行为生物学基础的大型科学研究结果证实,性吸引像智商一样不是由单一基因决定,并没有单一同性恋基因。但基因和环境的复杂组合影响一个人是否拥有同性伴侣。
据外电报导,《科学》期刊周四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数以千计的基因变异和同性性行为有关,但多数的影响极小。这项研究分析了近50万人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性经验。
研究人员表示,虽然有5种基因标记与同性性行为“显著”相关,但也难以预测一个人的性倾向。
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芬兰分子医学研究所生物学家根纳表示:“我们扫瞄整个人类基因组,并发现一些,精确来讲是5处,明显与回报从事同性性行为者相关的地方。”
他说,这些各自产生“非常小的影响”,但合并起来可以解释“在自我回报有同性性行为者中,不到1%的人有这种变异”。
非遗传因素也会影响
路透社报导,研究人员表示,这代表像环境、抚养方式、个性与教养方式等非遗传因素,更可能显著地影响一个人在性伴侣上的选择,就像大多数其他人格、行为及身体特征一样。
这项大型研究对提供英国人体生物资料库(UK Biobank)及美国DNA测试公司“23andme”DNA样本及生活习惯资料的47万多人,展开访问调查,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法新社报导,研究人员表示,性向确实具有遗传成分,证实之前规模较小的研究,特别是双胞胎。
但与根纳合作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布罗德研究所成员纳勒表示:“没有单一的同性恋基因,而是分散在基因组中的许多小型基因效应的贡献。”
LGBTQ权利倡议团体同性恋反诋毁联盟(GLAAD)的史托克斯表示:“这项新研究也重新确认长期以来的认识,也就是同性恋如何受到天生或后天影响,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