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0日讯)苹果(Apple)的主要产品即将面临中美贸易战以来最大的冲击,最新一波9月1日开征的关税中包含智能手表、耳机等产品,12月15日加入的关税更囊括主力的iPhone。然而路透社整理过去5年来的供应链数据,发现苹果依赖中国的程度越来越高,未来受伤恐不轻。
据报导,苹果在中国的代工厂数量上升快速,仅富士康(Foxconn)就从2015年的19间厂房扩大到2019年的29间,和硕(Pegatron)则从8增加到12间。
此外,其馀苹果供应商,晶片、铝壳、连接线、电路板等零部件厂商也越来越集中到中国。数据显示,苹果所有供应商中,2015年有44.9%位在中国,在2019年此比例升至47.6%。该资料是整理2015年起苹果支出报告中的前200大供应商,地点多达750个。
中国地位难以取代
相较之下,苹果在中国之外的代工厂规模较小,印度同一期间从没有增加到3间,且印度和巴西的厂房通常仅是为了满足该地需求而已。而其他手机商反而因为出货量较少,更有灵活性,如《日经新闻》周三便报导谷歌(Google)正在东南亚建立低成本供应链,拟将Pixel手机从中国转移到越南生产。
但苹果的规模令其无法如此操作,因为其他国家基本不具备像中国这样庞大的劳动力群体。工厂需要技术纯熟的工程师来设计订制的工具与流程,并排除相关的故障。越南人口不到中国1/10,苹果多年来一直在这里进行配件的生产。因此,即使苹果能够在印度或越南进行生产,与该公司的整体需求相较,产品数量也比较小。
中国的供应商群可以支撑苹果每年生产数亿台产品,同时只持有数天的库存,这是苹果投资人关注的自由现金流的重点,但也是该公司难以多元分散供应链的双面刃,新创制造商Fictiv执行长埃文斯便说“世上很少有每天能出产60万只手机的设施”。
苹果拒绝评论路透社的分析,苹果首席执行员库克7月曾告诉投资者,他“不会太过重视”美国关税行动将如何影响该公司转移生产的猜测。他说,“绝大多数产品都可在各国找到供应商的身影,美国有很多、从日本到韩国到中国及欧盟也是”,建议投资者不要靠著猜测美国关税影响来操作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