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29日讯)为什么兹卡病毒会引发严重的小头症?中国科学家周四指出,一个氨基酸位点上的突变,导致兹卡病毒的毒性显著增加,进而引发小头症。
中国军事医学研究院秦成峰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执恒团队等,共同完成了这项研究,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
兹卡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最早于1947年在乌干达被发现,但直到2015年在南美大规模暴发流行,导致胎儿小头症发病率急剧上升,才引起广泛关注。
世界各国科学家对兹卡病毒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但一直无法合理解释,一个无人关注的普通病毒如何演变为威胁胎儿的致命病毒。
在最新研究中,秦成峰等人比较了2015年和2016年分离自南美的兹卡病毒分离株与2010年柬埔寨分离株,结果发现其中一个关键突变位于兹卡病毒PRM蛋白第139个氨基酸的位置上。
秦成峰对新华社记者说:“这项发现为今后兹卡病毒的病原监测和风险预测提供了重要靶标,对于兹卡病毒致病病机制研究和疫苗药物的研发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研究表明,这个名为S139N的突变导致原本的丝氨酸被天冬酰胺取代,结果病毒神经毒性显著,在胎鼠中表现出更强的颅内复制能力和致小头畸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