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9日讯)中国社会科学院周五发表《城市蓝皮书》,其中重点批评当局重拳治霾的效果不彰。
社科院最新发表的《城市蓝皮书》指出,中国生产和生活高度依赖煤及石油等化石燃料,加上部分地区经济结构转型滞后,偏重工业生产,都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形成雾霾。
社科院表示,现时中国空气污染由多种污染物形成,污染亦由局部地区蔓延至全区域,令危害程度更高、治理难度更大。
各地当局近年都斥巨资,依靠“有形之手”进行治理空气污染。可是社科院发现,治污期间行政费很高,而且各地都争取在举行重大事件的一时一地“人造蓝”,但只要这些事件过去,污染又会出现,长期效果亦不尽如人意,而首都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简称京津冀),仍是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
《城市蓝皮书》指,2014年北京、天津及河北联手举行亚太经济合作论坛(APEC)会议,2015年则举行二战抗日胜利70周年阅兵,在“高级别政治力量”统筹之下,地方政府以行政手段,大量关停煤炭、钢铁企业及建筑工程,加上汽车限行,大幅减少污染物,实在活动期间出现“APEC蓝”、“阅兵蓝”。可是,大事件一过,治理的成果即时消失,空气污染问题根本没有改善。
《城市蓝皮书》认为,中国地方官员至今仍抱著“重发展、轻环保”,以及“先污染、后治理”思想,对企业排污或环境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根本难以治理污染。社科院认为,要治理污染“需要耐心、稳打稳扎”。
社科院建议政府,应建立健全市场手段,通过税收等间接手段,建立治理雾霾的长效机制。该院又建议,积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例如参考外国经验,制定污染物排放价格,推进排污权交易。
至于空气污染情况,去年中国共出现8次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较上一年减少3次;去年空气达标天数为74%,较2013年上升14%。不过报告指出,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之中,京津冀的地区空气质量最差,超标天数比例超过40%,全国空气最差的10个城市,京津冀地区占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