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期即扔?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一间专门售卖过期食品的超市,去年开张后大受欢迎,已开设第2间分店,依然大排长龙。
“这不是很棒吗?”一名老妇捧著一罐糖果走出,准备送给孙儿。一名女学生则花了20丹麦克朗(约13令吉)买了一枝高级橄榄油,说“这样太好了,本来会被扔掉的食物,可以改为非牟利出售,值得支持”。
这两间超市名为“Wefood”,由慈善机构“丹麦教会援助社”开设,店内的过期商品全部由生产商、进口商与当地超市捐赠,因此货架上的商品几乎每日不同,罐头、水果、饮料,以至冷藏食品等各类型食品皆有供应,并平均以原价的50%出售。此外,店内员工也属于义工性质,所有收益会捐赠作慈善用途。
在丹麦出售过期食品并不违法,但交易前必须清楚告知消费者,而且食用后不会构成即时危险。计划发起人荷曼丹指:“店方会凭食物外表、气味和感觉,来评估食品是否仍可食用。”
每年丢1/3食物
Wefood团队指出,全球每年生产的食物当中,有多达1/3被丢弃,同时却有近10亿人每日三餐不继,因此计划不仅是要造福低收入人士,也希望能引起社会关注食物浪费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早前指,全球每年浪费近13亿吨粮食,足以长期喂饱全球饥饿的10亿人口,而超市追求卖相良好的食物,以及“此日期前最佳”标签都是食物浪费的主因。
开超市贩卖过期食物的构想源自于英国,但在丹麦实验成功,Wefood开设两个月已有上万顾客上门,近日还开了第2家分店。
帮助有需要的人
而英国的首家过期食物超市,位于英格兰西约克郡的帕德西,由“真实垃圾食物计划”(The Real Junk Food Project)设立,为了避免浪费食物并帮助有需要的人。
英国《独立报》报导,一些遭遇变故而近乎身无分文的人家,倚靠这家超市取得新鲜的面条、果汁、酱料、甜点、水果、蔬菜,甚至是婴儿配方奶。
“真实垃圾食物计划”还有一个“随意付款”运动,让受到帮助的人不会感觉自己正在接受施舍,也不至于负担不起食物。
除了“随意付款”之外,客人也可以用自己的劳力和时间来换取食物。“真实垃圾食物计划”创办人史密斯表示,他们需要人来运送食物、秤重、分类、上架、清洗等等。
解决剩食危机 从有效期限著手
剩食是近几年全球各国重视的粮食问题,而在世界各国积极解决剩食问题的潮流中,有效期限成为各国政府动脑筋的目标。
美国已修法简化各种不同的有效期限标示为两种,保存期限较长的改为“最好的食用期限(best if used by)”,生鲜类则是“不适合食用的期限(expireson)”,延长保存期限长的食品的食用时间,降低消费者在不安心的前提下丢弃食物的可能性。
德国则打算取消保存期限较长的食品的有限期限标示,只标注制造日期,让消费者自行判断是否可以食用。
台湾也有剩食问题。卫生福利部调查15家通路业者发现,每年食品业通路会产生3万多公吨不得再贩售的即期食品。中华食品安全管制系统发展协会(HACCP)理事长陈元科表示,德国食品的保存期限大多是“最佳食用期”,过期食品仍能打折贩售;而台湾的食品有效日期是“保证品质的责任日期”,因此并不适合套用德国做法。
食药署食品组科长林兰砡指出,过去台湾也出现将过期食品重新贩售进入消费者食物链的事件,为确保消费者食用的食物品质,台湾目前不太可能贸然取消有效期限标示以解决剩食问题,但会密切关注国际政策动向。
目前台湾的做法是,鼓励业者设置即期品或促销专区,并担任业者与社会福利单位间的合作桥梁,借由相关食品管理方案,期待减少食物浪费。
只不过,在食用安全性之外,食物营养通常也会随时间降低。国外有些研究发现,许多看似可以存放很久的干粮,即使外观、气味都还正常,但营养素含量已经逐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