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研究员指出,“过度捕捞”是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的最大凶手,再不采取行动,40年后人类将无海鲜可享用。
台湾《自由时报》报导,台湾中央研究院(中研院)生物多样性中心研究员邵广昭,与海科馆助理廖运志修订第3版《台湾海鲜选择指南》,建议国人多吃吴郭鱼、虱目鱼,但将“隆头鹦哥”、“龙王鲷”(即苏眉鱼)与“鳗鱼”增列入“避免食用”鱼种,建议少吃黑鲔鱼和豆腐鲨,也别吃色彩鲜艳的珊瑚礁鱼类。
邵广昭表示,全世界一年抓了2000至3000万吨的小鱼当饲料,“如果小鱼都被抓走,那大鱼要吃什么?”
邵广昭并指,鲸鲨在“华盛顿公约”列第二类濒危动物,台湾已不允许抓捕;林务局去年依法新增全台估仅剩60只的“隆头鹦哥”与“龙王鲷”为保育类动物,海鲜指南因而也增列了“避免食用”鱼种。鳗鱼入选,是因国际自然保育联盟IUCN统计,鳗鱼全球数量已减90%,计划列濒危动物,明年在“华盛顿公约”讨论。
此外,据北太平洋鲔类及类鲔类国际科学委员会ISC资料,太平洋黑鲔鱼数量自1952年迄今已减96%,有绝种可能;台湾东港黑鲔鱼2001年曾捕获6000多尾,至2011年已不到800尾,也建议避免食用。珊瑚礁鱼类也要避免食用,以保护珊瑚礁生态系。
廖运志说,目前国宾饭店与欣叶餐厅已不贩售IUCN所列红色濒危物种,在推广永续海鲜上具有指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