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IU 3344/ EXP 31.12.2027
 

你是否经常感到胸口灼热、喉咙发酸,甚至半夜被胃酸呛醒?

这些反复出现的不适,其实很可能是胃食管反流(GERD)的典型症状。

许多人误以为这只是小毛病,却忽略了长期胃酸反流对食道黏膜造成的持续伤害。若未及时控制,可能导致慢性发炎、食道溃疡,甚至发展为“巴雷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一种与食道癌风险上升有关的癌前病变。

Picaso医院肝肠胃及内科顾问何晓辉医生 指出:“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正逐年攀升,与现代生活型态息息相关。”他说明,像是肥胖、暴饮暴食、习惯性宵夜、饮酒、吸烟,甚至是在饭后立刻运动等,都是常见的诱发因素。他同时补充,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蒙特娄定义(Montreal Definition),胃食管反流是指胃内酸性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引起困扰性症状(每周发作一次或以上)或并发症的临床状态。这些症状除了典型的胸口灼热与酸水反流,还可能表现为喉咙异物感、慢行咳嗽、胃胀、打嗝等非典型症状。

造成胃食管反流的成因多样,何医生指出,其中一个常见原因是许多人习惯吃夜宵。由于夜宵与入睡之间的时间通常较短,进食后胃部尚未完全消化,人便已躺下休息,这会使因食物刺激而分泌的胃酸更容易倒流至食管,引发不适。

此外,长期摄取刺激性食物和饮品亦是诱发胃食管反流的重要因素,包括咖啡、茶、巧克力、薄荷、咖喱以及碳酸饮料等。这些食物可能会放松贲门括约肌(连接食管与胃的肌肉),使胃酸更易反流,增加病发风险。“有些职业需长时间弯腰或前倾,尤其饭后进行这些动作,会提高腹部压力,促使胃酸更容易反流。”

他进一步解释,胃食管反流引起的食道炎,依据洛杉矶分类(Los Angeles Classification),其中A、B级属于轻度炎症,C、D级则属重度,需积极治疗。何医生表示:“透过改变生活型态,多数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症状能获得缓解。”但若属于重度食道炎患者,或已诊断为巴雷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则建议需长期用药控制,因为长期发炎可能导致细胞异常。

左图:显示B级食道炎及巴雷特氏食道癌的影像;右图:呈现经放大镜头及窄波长影像技术(narrow spectrum imaging, 简称NSI)观察下,早期食道癌之微血管结构。
左图:显示B级食道炎及巴雷特氏食道癌的影像;右图:呈现经放大镜头及窄波长影像技术(narrow spectrum imaging, 简称NSI)观察下,早期食道癌之微血管结构。

他同时提醒,若出现“红旗症状”,包括如体重不明原因迅速减轻、缺铁性贫血(尤其是男性及停经后女性)、吞咽困难、呕吐、黑便或出血等情况,务必立即就医并接受内视镜检查。如无上述症状,根据一般建议,年满50岁且有超重情况者;或具食道及胃癌家族病史、吸烟或饮酒习惯者,亦应主动接受胃镜检查,以早期发现异常,保障健康。

在治疗方面,医学上已使用多年的组胺受体拮抗剂(H2RA)、质子泵抑制剂(PPI),以及近年广泛应用的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PCAB),皆属安全且疗效良好的药物。除此之外,透过内视镜加强胃食管阀瓣功能,或进行外科胃底折叠手术,亦被证实能有效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目前已有多项抗反流的内视镜治疗技术可供选择,患者应谘询肝胆肠胃科医师,以进一步了解治疗选项与适合自身的方案。

Picaso医院肝肠胃及内科顾问何晓辉医生解释说,在马来西亚,灵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食道癌类型,而这类型癌症的形成多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Picaso医院肝肠胃及内科顾问何晓辉医生解释说,在马来西亚,灵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食道癌类型,而这类型癌症的形成多数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胃食管反流(GERD)和食道癌有何关联?

何医生指出,食道癌有分为两种类型,各自有不同的病因与高风险族群。其中一种是鳞状上皮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多数发生于食道中段及上段。何医生解释,鳞状上皮癌与多项生活习惯息息相关,包括长期吸烟、酗酒、喜爱摄取高温食物(如烫茶、滚烫汤品)、嚼槟榔,以及长期缺乏蔬果与抗氧化营养素的饮食。“这些因素会对食道黏膜造成反复刺激与损伤,是导致细胞癌变的重要原因。”他强调。这类型的癌症在亚洲国家特别常见,也反映出环境与生活型态对癌症发展的深远影响。第二种则是腺癌(Adenocarcinoma),好发于食道下段,尤其是靠近胃食管交界处(GOJ)的区域。与鳞状上皮癌不同,腺癌的发生与慢性胃食管反流密切相关。

“当胃酸长期反复逆流至食道,会对黏膜造成慢性刺激,可能导致一种癌前病变,称为巴雷特氏食道(Barrett’s Esophagus)。”何医生进一步说明。不过他也提醒,虽然只有很少部分 GERD 患者最终会发展成癌症,但在临床上被诊断出患有食道腺癌的患者中,很多人都有长期胃酸逆流的病史,显示两者的关联不容忽视。慢性胃食管反流患者可能会出现巴雷特氏组织的转变。而在这些被诊断为巴雷特氏食道的族群中,部分的人可能进一步发展为食道腺癌。

早期侦测 = 早期诊断

尽管食道癌在我国并非常见癌症之一,其盛行率亦不高,男性略多于女性。然而,食道癌的危险性却远远高于许多其他癌症。这主要归因于三个关键因素:初期症状不明显、手术技术门槛高,以及病患在早期主动接受筛检的比例偏低。针对这点,何医生指出,随著医疗科技的进步,如今的内视镜设备已配备有放大镜头及窄波长影像技术,这些先进技术让医生能够观察到仅几毫米大小的早期病变,特别是病灶的微血管结构,甚至在组织尚未发生明显变化之前,及早察觉异常。

“早期侦测就是早期诊断。”何医生强调,“这不仅能大幅提升预后,也让患者拥有更多元的治疗选择。”其中包括两项常见的内视镜微创技术——EMR(内视镜黏膜切除术)与ESD(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在不需开刀的情况下,彻底切除早期病变组织,达到根治目的。除此之外,其他较轻微的病灶(通常为非癌性病变)的患者也可选择其他黏膜消融技术如 RFA(射频消融)、冷冻治疗、APC(氩气电浆凝固术)等治疗方案。

至于EMR和ESD两者之间的分别,他解释,EMR适合治疗小于2公分的病灶,利用圈套一次性切除,快速且安全;若病灶大于2公分,需分多次切除(piecemeal EMR),易有组织残留与复发的风险。此时,ESD则更为理想。因为ESD能一次完整剥离较大范围病变,并能精确判断切除边缘是否干净,将复发率降低。“只是ESD技术难度高,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与较长的操作时间。”他不忘透露,ESD技术于1990年代末起源日本,我国是在2010年后逐步引进。

ESD(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能一次完整剥离较大范围病变(如图上),并能精确判断切除边缘是否干净,将复发率降低。
ESD(内视镜黏膜下剥离术)能一次完整剥离较大范围病变(如图上),并能精确判断切除边缘是否干净,将复发率降低。

健康检查,是给自己最重要的投资!

透过这次讲座,Picaso 医院肝肠胃及内科顾问何晓辉医生希望唤起更多民众对肠胃健康的重视。他指出,许多我们日常忽略的生活习惯,其实都与癌症风险息息相关,例如长期饮用过热的饮品、抽烟、酗酒、嚼槟榔,都会大大提高食道癌的发生风险。“健康不是等到出问题才关心,而是要主动预防,”他呼吁大家定期健康检查,尤其是有家族病史或生活习惯属于高风险族群者,更应及早筛检,把握黄金治疗时机。

想知道更多食道癌癌与健康筛检资讯?

欢迎你可以参加由东方日报联合益康医院(Hospital Picaso) 主办的健康讲座——《小症状,大风险:癌症与不孕不可忽视的警告》

主讲之一:何晓辉医生
主题:胃食管反流与食管癌:你需要知道的隐密联系
日期:2025年 11 月 8 日
时间:中午12:00 – 下午6:00
地点:吉隆坡安邦路马华大厦(Wisma MCA)M1 & M2


出席福利:
免费入场(报名需缴 RM20 押金,活动后全额退回)
包含健康检测及茶点
精美礼品(限量赠送)
幸运抽奖

立即报名:https://wa.link/yj6iv2

询问电话:+6016-992 0035 (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9时至下午5时)

Hospital Picaso : No 110,Jalan Professor Khoo Kay Kim,Seksyen 19, 463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Darul Ehsan.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热门新闻

阅读全文

网红纽约高级餐厅屡吃霸王餐 被捕至少5次 提议肉偿抵餐费

阅读全文
全新宝腾赛佳(All-New Saga)自本月10日开启预售以来,短短五天内已成功获得1万张订单!(图由宝腾提供)

宝腾新车销售有多火爆? 平均每43秒就有订单

阅读全文

网络服务巨擘Cloudflare出状况 ChatGPT、X等各大网站宕机

阅读全文

日本大分爆发重大火灾 烧毁逾170栋建物

阅读全文

暴风雪袭击智利“徒步天堂”

阅读全文

日本没资格要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阅读全文

大肠癌是马来西亚常见癌症之一 专科医生呼吁提早筛检:“这种癌症,其实可预防!”

健康

KKLIU 3276/EXP 31.12.2027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是马来西亚常见的癌症之一,...

阅读全文

结合展厅与全方位售后服务 iCAUR白沙罗旗舰中心正式开幕

健康

马来西亚iCAUR位于白沙罗(Damansara)的旗舰经销中心正式开幕!这也是目前全国最大的iCAUR展厅。由Carr...

阅读全文

曾因过劳致多重器官衰竭 医生亲揭每日4习惯能让身体回春

健康

(伦敦11日讯)长寿要从日常习惯开始。有医生分享自己年轻时曾拚命工作到出现器官衰竭,大病一场后开始更重视健康和减压,目前...

阅读全文
示意图

点名3款“伤肝饮品” 专家示警:严重恐致肝硬化

健康

(萨克拉门托8日讯)许多人以为“戒酒就能护肝”,但美国加州的胃肠病学专家塞蒂提醒,日常生活中还有三类常见饮品,其实也需要...

阅读全文
示意图

30多岁“现3症状”竟是大肠癌 医生提醒:年轻人别轻忽

健康

(台北3日讯)台湾一名肠胃专科医生提醒,大肠癌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临床上不少30多岁患者出现腹胀、排便不顺或偶尔血便,结...

阅读全文
示意图

医生列出“早餐三大地雷” 天天吃恐“养出”癌症

健康

(东京30日讯)早餐是一天能量的来源,但医学专家提醒,若习惯性选择错误的食物,恐怕会为健康埋下隐忧。日本帝京大学教授、知...

阅读全文

东方日报与益康医院联办:“小症状,大风险”讲座 专家为您解读身体警讯

健康

(吉隆坡24日讯)别再对身体的警讯视而不见!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症状,可能正是癌症或不孕症的早期信号。你是否对这些疾病一知半...

阅读全文
示意图

23岁留学生一日三餐快熟面惨罹胃癌 医生揭2坏习惯成癌症元凶

健康

(北京21日讯)中国一名15岁少女因为长期吃快熟面,最终确诊胃癌晚期,几乎整个胃部都长满肿瘤。养和医院外科名誉顾问医生唐...

阅读全文

七旬妇不烟不酒 却因10年前肺结核未处埋下癌因

健康

(新竹15日讯)台湾一名75岁妇女不烟不酒,健检时发现左下肺叶有一颗接近3公分的恶性肿瘤,经追查才发现该妇曾在十多年前罹...

阅读全文
(示意图,档案照)

50岁是分水岭!研究揭“断崖式老化”真相

健康

(台北14日讯)最新医学研究指出,人体在进入中年后会出现明显转折,特别是45岁到55岁之间,体内多个系统将发生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