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究竟是福,还是祸?”——这个问题至今仍在全球引发激烈讨论。对于老年族群的健康风险,马来西亚的医疗专家普遍认为,疫苗仍是降低重症与死亡率的关键防线。自2025年2月18日起,政府开始为年满60岁且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的长者提供免费流感疫苗接种服务。然而,随著新冠肺炎的出现及其疫苗的问世,疫苗引发的争议与疑虑也成为焦点。部分接种者经历过敏反应、血栓或心肌炎等副作用,尽管发生率较低,却足以引起公众的不安情绪。当信息不透明、谣言四起时,民众对疫苗的信任往往动摇,进入了“疫苗究竟是保护还是风险?”的心理拉锯战。梳邦再也医疗中心老年病学兼内科专科顾问医生兼马大老年医学专科荣誉教授陈蔼文(Dr Chin Ai-Vyrn)表示:“疫苗就像保险,有打就有降低感染风险的保障。而即使被感染,接种疫苗也会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引起并发症的风险。”他指出,民众对疫苗制作的误解常导致疑虑。“很多人担心疫苗会将化学药物注入体内,但事实上,疫苗的设计目的是让免疫系统主动运作,提早让身体识别引发感染的微生物例如流感病毒,从而在真正感染时迅速产生防御反应,降低重症与死亡风险。”
除非对疫苗过敏,否则接种疫苗的副作用通常都较为轻微,例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或发烧等现象。这些副作用无害,通常最多持续一两天,表明身体正在对疫苗产生反应,并增强免疫力。

银发族也需要疫苗的守护!
提到疫苗,许多人通常会联想到给幼童接种。但事实上,疫苗的保护并不仅限于孩子。年长者的免疫系统随著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衰退”(Immunosenescence)。这使得老年人感染病毒或细菌的机率增高,一旦染病,发展为重症或并发症的风险也更大。尤其是像流感、肺炎链球菌、COVID-19和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在老年人中更容易导致住院、失能,甚至死亡。根据马来西亚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肺炎已经超越心脏病,成为国内的头号死亡原因,其中六成以上病例来自60岁以上的族群。
最近的研究指出,带状疱疹疫苗(如Shingrix)可能有助于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一项由英国牛津大学进行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接种Shingrix疫苗的人群在接种后的六年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降低了17%至27%。另外,来自威尔士的研究显示,接种带状疱疹疫苗的人群在七年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减少了约20%。
针对属于老年人的接种卡清单,陈蔼文建议可注射以下疫苗,其中以流感疫苗为优先考虑,因为他说,感病毒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异,这称为“抗原变异”,可导致病毒表面蛋白质发生变化,使其更难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因此,过去的疫苗可能对当年的病毒无效。为了保护自己免受感染,必须每年接种更新过的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随著年龄增长,免疫系统逐渐衰退,流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脏衰竭或死于病毒感染。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能大大减少这些风险。

为何补充剂不能代替疫苗?
坊间常有流言称,通过摄取补充剂来增强免疫力就可以免去疫苗接种。但陈蔼文医生强调,补充剂和疫苗是完全不同的。他解释道,补充剂(如维生素C、维生素D、硒及锌等)虽有助于支持免疫系统的日常功能,但它们不能像疫苗一样针对特定病毒或细菌进行训练。补充剂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免疫系统的整体健康,却无法“教导”免疫系统如何有效对抗特定的病原体。
例如,维生素C可能有助于免疫系统更好地运作,但它并不能让免疫系统对流感病毒或新冠病毒产生长期的免疫力。而疫苗接种后,免疫系统会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当再次接触相同的病毒时,身体能迅速识别并作出反应。因此,补充剂只能帮助维持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但无法提供与疫苗相同的长期免疫保护。

要看最快最熱資訊,請來Follow我們 《東方日報》WhatsApp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