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婴“假月经”
有的小女婴出生后5至7天,阴道里会出现一些灰白色黏液分泌物,有些还是血性的,这种现象俗称“假月经”。
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心。因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体内的激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就可能出现类似月经周期样的出血。这种“假月经”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6周内,此后分泌物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特别提醒:小女婴的阴道里分泌透明的、白色的、黄色的或淡淡的血性分泌物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假月经”持续超过6至8周,或者出血呈鲜红色,就不正常,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小婴儿的稀便
吃母乳的月娃娃,大便经常是金黄色的稀糊状,每天排便次数多少不等,大多1~4次,也有的7~8次,甚至更多一些。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得好,体重增长正常,大便和平时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就不能把这种稀便当成腹泻处理。
宝宝排稀便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母乳完全符合宝宝的生长需要,特别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大便就呈现为均匀的稀糊状。
有的妈妈认为宝宝是因为吃母乳导致拉稀的,硬要添加一些奶粉。这样做宝宝的大便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便秘。
妈妈的乳汁是最好的婴儿食品,4~6个月的小宝宝最好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如果母乳实在不足,再添加些配方奶。
嘴唇上长疱
宝宝上下嘴唇都长了小疱!是喝奶粉上火?是妈妈吃了上火的东西?都不是!这些小疱是因为喂奶的姿势和吸吮的动作导致的。这些小疱会时隐时现。不用担心的是,嘴唇上的小疱不会造成宝宝疼痛,也不会影响他喝奶。而且,这些因为吸吮而出现的小疱会随著宝宝的长大慢慢变小,逐渐消失。
出生几天后体重变轻
“他怎么还没出生的时候重?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先别著急,绝大多数新生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头几天都会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妈妈的乳汁在头几天还不是很充足,而且初乳虽然富含抵抗感染的抗体,但比较稀薄。再加上出生前宝宝体内储备的多馀水分会通过排尿、吸吮等逐渐消耗掉,使体内水分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重10天内即可恢复。
特别提醒:
看你的宝宝是否属于正常的体重变轻,可以从2个方面来观察:
1.体重丢失量应小于出生体重的10%。2.出生后满2周时,体重应回升出生时的体重。如果宝宝不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他多半是脱水了。
打喷嚏
很多情况都会引起小宝宝打喷嚏。刚出生的小宝宝,鼻腔狭小,鼻脸短,外界一些微小的物质,比如棉绒、绒毛、粉尘等,都会刺激他的鼻黏膜,引起他打喷嚏。还有,溢奶返流到鼻腔中,宝宝也会打喷嚏。另外,洗澡后宝宝受冷气刺激,也容易打喷嚏。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打了几个喷嚏就忙著给他吃感冒药。
呼吸忽快忽慢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小宝宝喘气不太均匀,时快时慢的,偶尔还会深深地吸一口气,妈妈为此担心不已。
这在新生儿中很正常。新生宝宝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
新生宝宝每次呼气与吸气量都很小,不能满足体内对氧气的需要,他的呼吸频率自然地就会加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以吸进更多的氧气。所以,小宝宝呼吸不规律、呼吸频率快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特别提醒:如果宝宝在呼吸不规律的同时,还有咳嗽、面色发紫、口吐泡沫的现象,要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体温升高
新生宝宝“发烧”很正常!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像大人那么稳定。刚出生的宝宝,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比成人大,皮下脂肪又薄,皮肤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升高。
给他盖得过多,又没有给他补充足够的水分,也会使宝宝的体温升高。你只要让屋里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要给他盖太多的东西、穿太厚的衣服,宝宝就不会“发烧”了。
不要把宝宝捂得太严
总以为刚出生的宝宝很娇弱,担心宝宝被冻著,家长就里里外外给宝宝包上好几层,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得包著,其实这么做会有隐患。
在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婴儿捂热综合征”,就是指小宝宝因为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导致体温过高而出大汗、面色苍白、高热、抽搐、昏迷,甚至还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即使在寒冷季节,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多,捂得太热。一旦发生“婴儿捂热综合征”,要立即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体温过高的话可以用温水给他洗澡。注意!这时切忌用退热药退烧,以免宝宝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加剧病情。
别往奶粉加蜂蜜或葡萄糖
有的家长喜欢将蜂蜜(内含大量葡萄糖)或葡萄糖加在奶粉里,增加奶粉的甜度,这样宝宝更爱喝,而且他们认为葡萄糖有营养。可是,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必经过消化就能直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长期给宝宝吃,会使他的胃肠变得“懒惰”起来。
宝宝的胃肠功能缺乏锻炼,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体内消化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另外,医学专家发现,约10%至15%的蜂蜜中能检验出肉毒杆菌,这种细菌可以产生毒力很强的肉毒杆菌毒素。婴儿肠道屏障功能较差,肉毒杆菌毒素会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引起宝宝中毒。
不要频繁更换奶粉品牌
对于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的新妈妈们来说,给宝宝挑选奶粉是一件大事。有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宝宝喝了某种奶粉长得好,也换成那种奶粉。或听说哪种奶粉添加了这样那样的好东西,也想买给宝宝喝。但是,频繁地给宝宝换奶粉并不好。有资料表明,经常换奶粉,容易增加宝宝过敏的可能。宝宝1岁以内,最好只选用一种奶粉,只要宝宝适应,就坚持用这种奶粉喂养宝宝。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换奶粉更要慎重。
肚脐脏物别急著擦洗
宝宝肚脐愈合后,色素往往会聚集于宝宝新长好的肚脐深部,看起来好像很脏的样子。你可千万别因为它“脏”就试图把这些脏东西给擦掉。有些色素沉著会随著宝宝长大逐渐消退,有些色素也许会伴随宝宝一生。这些色素沉著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也没有治疗的必要。如果试图把它擦掉,反而会刺激宝宝的局部皮肤,引起感染。
马牙和螳螂嘴不要挑
刚出生的宝宝,上颚中线和齿龈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黄白色的小斑点,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称之为“上皮珠”,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宝宝出生后数周至几个月就会自然消失。
“螳螂嘴”其实是新生儿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宝宝吸吮,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治疗,也不用作任何处理。
有些家长以为这些现象不正常,还有些人竟然用针去挑破它,这样做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引起感染。
乳头不要挤
民间有一种旧习,就是宝宝出生不久,大人要给宝宝挤乳头,挤出一些黏液来。
说是如果不挤,男孩长大乳头会发痒,女孩乳头会凹陷。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一点科学道理,不挤乳头的宝宝长大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新生宝宝的抵抗力很弱,如果给他挤乳头,会使细菌从挤破处侵入体内,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新生儿黄疸,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给宝宝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别把婴儿绑起来
1岁以内的小宝宝平躺在床上睡觉时,会摆出像青蛙一样的姿势,两条胳膊弯曲向上呈“W”状,两条腿弯曲向下呈“M”状,这是宝宝最自然的休息姿势。
因为婴儿的屈肌发育占优势,他用这种姿势睡觉很舒服。随著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慢慢消失了。
有的妈妈担心宝宝将来长成“罗圈腿”,总想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
于是把宝宝的腿、胳膊都拉直了包上,而且包得很紧。其实这样做并不好,会使宝宝一直处于僵直状态,浑身紧张疲劳,休息不好,反而影响生长发育。
新生宝宝喂养,慎用奶瓶
宝宝嗷嗷待哺,但新妈妈却暂时还没有奶,这时候,有的父母怕宝宝饿著,就开始用奶瓶给宝宝喂食了。但新生宝宝喂养,切忌用奶瓶。
因为通常情况下,宝宝吸吮橡皮奶嘴要比吸吮母乳省力,如果宝宝出生后,就用奶瓶喂奶粉,然后再改为母乳喂养时,宝宝就容易出现乳头错觉,特别容易出现拒奶、烦躁等现象,造成母乳困难,不但使宝宝得不到产妇初乳中含有的营养物质,还会使新妈妈奶胀而诱发乳腺炎。
宝宝长时间不吮吸母亲的乳头,还可会导致新妈妈乳汁减少。
正确做法是宝宝出生后,就开始人为地挤压新妈妈的乳头,并开始让宝宝吮吸妈妈的乳头,这时可见有较清的奶水溢出,此奶称为初乳。
初乳中不仅含有易于宝宝消化、吸收的蛋白质、脂肪和糖,而且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保护宝宝不易患病,还可预防过敏反应,增强宝宝的抗病能力,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初乳可使宝宝获得强大的被动免疫,吸吮了初乳的宝宝,生理性黄疸的发生率明显偏低,而未吸母亲初乳的婴儿易患腹泻、上呼吸道感染,甚至肺炎。
即使母乳不足,也要让宝宝抱著妈妈的乳头不断地尝试吮吸,以宝宝的吸吮力刺激乳房,促使母乳分泌,并促使新妈妈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