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若想创业,除了开设诊所,也可以透过本身的医学专业发挥创意,在众筹平台上一展鸿图,向投资者筹集资金之余,亦从中开拓人脉资源,有利于日后建立属于自己的事业。
本期的《创客年代》讲述的是从事医疗行业的青年才俊李益鸿的故事。36岁的他曾拿奖学金到英国学医,在当地实习两年后,转去新加坡当了9年的医生,在去年注册成为大马的执业医生,并有意在国内开拓其医疗事业。
他在2015年及2016年上过一些与企业及创业相关的课程,从中接触众筹平台,并获知马云当初也是通过众筹融资,因此开始留意与众筹相关的资讯,觉得这是未来的趋势。
两年前,李益鸿通过Mystartr众筹平台报名参加创业大赛,以众筹的方式去寻找投资者支持其项目,即开发医疗共享平台的应用程式(APP),取名为“城市侠医”,投资者目标锁定拥有医疗及资讯科技背景的人士。
起初,他开发APP的初步概念是提供医疗常识,用户可以搜索资讯做线上或线下谘询。此外,医疗人员也可以把它视为一个分享资源平台,让他们的服务及产品曝光,借此提升收入及提高品牌效应,达到双赢的局面。
概念已被沿用
他说,“城市侠医”的另一个用意是协助遇上紧急状况的人寻找“贵人”,用户可通过APP向专业医生或有医疗常识的普通人求助,其概念跟电召车一样,当求助者在APP发出信号,在附近的“侠医”可过去帮忙。
“后来我们觉得不太可行,若发生突发状况可直接呼叫救护车,而且市面上也有很多有关急救的APP。”
他表示,经过修改后,此概念变成了为病人提供“第二医疗谘询”。他举例,当一名病人去求诊时,医生建议需要动手术,若这名病人想要听取其他医生的意见,可通过这个APP获得另一名医生的二次医疗谘询,收费会比门诊便宜,也有可能会遇到外国的医生。
他指出,参赛后才发现一些有财团支撑的大平台早已沿用上述概念开发APP,他决定搁下这个项目。
在这次的创业大赛中,他共获得216人支持,每笔投资金额从数十令吉至上千令吉,花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筹得2万5230令吉。当初他在企划书上已说明,其众筹项目是主打创意想法,属于试水温阶段,将会以回馈形式来答谢投资者。
他在之前获得开设诊所及化验室的朋友支持,提供医疗及美容服务的礼券,这些礼券将作为对投资者的回馈。至于小额投资者,他也会寄上一张感谢卡,以感谢对方的支持。
APP开发失败收获人脉资源
李益鸿表示,虽然他最终没能成功开发“城市侠医”APP,但通过这次的参赛经验,让他从众筹的过程中学到其他更宝贵的东西,尤其是人脉资源。
他坦言,在这之前,他的社交圈子都是医疗界的人士,然而,创业大赛的参赛者来自各行各业,让他接触到更多不同领域的人士。
“作为医生,我对APP不太熟悉,在参赛过程中学到了相关的知识。”
他也是入围十强的参赛者之一,因此有幸与其他参赛者一同赴台湾参访企业,了解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对他的创业之路有一定的帮助。
他认为,社交媒体是作为推广用途的资源之一,在参赛时期,他除了把企划项目放上众筹平台,也会在面子书分享其医疗工作与价值,同时群发至朋友圈,建立自己的个人品牌,一年下来已累积不少的支持者。
自从搁下开发APP的计划后,李益鸿选择在免费的社交平台,如面子书分享医疗知识及健康生活的资讯。
他开设了“木子医生”粉丝专页作为医疗新媒体,其愿景是改变人们的传统医疗检测、看病及保健的方式,目前已有2000名追踪者。
“以前我不喜欢‘抛头露面’,但是,若要寻找资源,首先就必须让更多人认识自己,走出舒适圈。”
只要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他都会尽量回复粉丝的医疗提问,建立自己的信任度。
拟众筹开诊所
目前李益鸿正在筹备开设诊所,现阶段还在寻找资源及人脉,他将会考虑使用众筹的方式来融资。
“众筹的最终结果,可以是成功,也可以是失败,这就是创业的过程,要不停的累计经验,修整出完美的创业计划。”
他说,预防疾病及医美是未来的医疗趋势,这是他日后创业发展的方向。
创立年份:2017年
创客:留学英国的年轻医生,在新加坡有9年行医经验,专业是家庭医科及医美,目前计划开拓医疗事业。
经营模式:通过开发APP为病人提供二次医疗谘询,让病人可听取另一名专业医生的意见,并以医疗及美容服务礼券作为对投资者的回馈。。(有关想法处于试水温阶段,最终没有开发成功。)
创投资金:2万5230令吉(一个月)
第一轮:-
第二轮:-
公司规模: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