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今的家庭中,越来越常出现以下情景:未满1岁的宝宝,已经可以似模似样地拿起手机假装打电话;两三岁的孩子还没认得几个字,先学会抱著平板电脑戳戳点点,找到自己要玩的游戏;四五岁的孩子开始主动向父母索取电子设备。对于网禁,育有3名孩子的爸爸陈思量有他自己的一套。
身为资讯科技公关公司创办人,陈思量的日常生活与高科技产品、网际网络息息相关,也深明网络成瘾之害。“对我来说,上班如果没有电脑网络,那就意味著无法工作,除了写报告、视讯开会、与客户联系等等大小事宜,我都必须依赖电脑网络。”直到有一天,当孩子抗议,爸爸对著电脑网络的时间比自己还要多上许多,陈思量决定下班后尽量不碰电脑,回归家庭生活。在约束要求孩子不依赖网络时,陈思量及太太率先作出榜样。
“现代社会网络无所不在,网络上的信息也五花八门,父母要让孩子不使用网络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但也不能过度放任。”如何更妥善地监督孩子上网,一直是陈思量及太太关心的问题。“坦白说,我最怕和其他家长聊孩子在校内校外的学习和活动,谁家孩子上网少,就意味著自律好学,偏偏我家小孩只要他们完成学校功课,就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这自由活动,当然包括上网。”
陈家孩子每天上网的时数,说出来有点令人咋舌。除了被规定用餐时不能使用电脑或手机,待在电脑屏幕前2小时后必须休息至少半小时,他们可以上网的时数并不算少。因此,陈思量和太太常被周边的父母视为“怪胎”父母,“在他们眼里,我们管教孩子太松散了。我家孩子除了上学,也没被安排太多的课外活动。”3个孩子大概从5岁开始,陈思量就和太太协议好让孩子使用电子设备。陈家孩子可以上优管(youtube)点击他们感趣的节目,尽管无法掌握基本对话,却能从视频学到英文“phonics”音标,无师自通准确读出整本故事书。
看见网络的益处
由于3个小孩都爱阅读,陈思量的太太经常从网上下载电子书到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让孩子随时随地都可阅读。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把阅读电子书划入网禁。他笑称,之所以会列出他家孩子从网络所得的益处,主要是想化解很多父母对孩子沉迷网络的反感和担忧。“时下一些父母十分矛盾,一方面怕孩子跟不上电脑时代,花钱让孩子上电脑进修班;另一方面又打压孩子使用电脑的空间和时间。身为父母必须与日俱进,不能漠视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基于忧心各种人云亦云的“电脑后遗症”,如眼睛会坏、辐射、精神衰弱等问题,陈思量其实也曾禁止孩子沉溺网络。近年来,他和太太发现网络给孩子带来的见识和能力,渐渐没那么排斥孩子把大量时间耗在电脑屏幕前。
“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孩子上网时我们陪在旁边,这样孩子在网上看了什么、干了什么我们都一览无遗,也可随时屏蔽掉不好的垃圾信息。”陈思量苦笑,这个方法对于年仅8岁的小女儿似乎还可行,因为女儿使用电子产品时还需要大人帮忙,对父母的依赖程度较强,但对于步入青春期的双胞胎儿子就不太合适了。“儿子渐渐长大之后,同龄孩子之间常会说些我们听不懂的流行语,也会有不想让我和太太知道的秘密,要监督大孩子并不容易。”
为了不让孩子过度沉迷网络,陈思量和太太周末都会安排不同的家庭活动。“现今的小孩只要待在家,就是不停地上网、上网、上网。不给他们电脑,还有平板电脑、手机,总之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和太太都认为,最好把孩子带出户外,去公园或安排运动,游泳、壁球都好。”
有温度的交流 引导孩子主动离线
无线网域(Wi-Fi)无所不在,把小孩带出去,也未必能有效阻止他们上网。对陈思量一家而言,孩子上网成瘾虽然和网络诸多吸睛内容有关,但最主要原因还是来自孩子本身及父母的指导。他认为,要治疗网瘾就要从孩子的生活细节出发,最好的治疗方法是预防。为此,陈思量分享他自身的经验:
1.父母得精通电脑并透过面子书或其他管道来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态和交友情况,这也是接近孩子的好方法之一。
2.父母应该尽量把家庭电脑放在一个容易看到的地方,以便随时掌握孩子的上网时间。
3.父母支持孩子参加其他课余活动,例如踢足球、玩棒球、看电影等等,以分散孩子的精力从而避免他们过于沉迷于网络。
4.父母一定要明白物极必反这道理,跟孩子谈论“网瘾”问题时,必须要让孩子明白你们这么做是出于关爱。
他强调,给予孩子开明的态度、和他们一起分享网络资讯,从而引导和掌控孩子使用网络的动态和安全,比起网禁所带来的效益会更好。
认清虚拟与现实预防进一步沉溺
因为工作关系,陈思量及太太几乎时刻不离电脑,不管是工作或生活,都在最方便快速的互联网中进行。渐渐地,他们察觉自己患上了文明病。
虽在网络中得到了便利,事实上,心灵却非常空洞。长期活在网络世界中,更可教人逐渐丧失与现实世界交流的能力,有意识地逃避现实,情感趋于冷漠。他说,“在那个世界中,你是安全的,能在里头得到完全的放松。”网络世界不像真实世界,背负著许多规条,反而可以很自然地显露自己的想法观念、不受拘束。他补充,“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可能让我们比在真实世界中对人的内在更加了解、看得更真实。”
“如何避免孩子在使用互联网的时候陷入危险,这是新一代父母有必要去预防和探讨的课题。”陈思量说,其实只要使用的方法和理念正确,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帮助的确很大,他本身就在网上认识了不少知己良朋,彼此虽然不曾会面,但都能在不同国度里互相鼓励和启发。然而,他说,一旦互联网被滥用或被有心人设计,那么它带来的负面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
灌输安全意识,为孩子严防网络陷阱
现今的社会,已完全走进网际网络的年代。据卡巴斯基实验室(KaperskyLab)防毒软体公司东南亚区总经理黄慧杰的观察,近年来,自互联网产生的社会问题已明显上升,有不少不幸个案,当事人正是透过互联网相识的。去年8月,卡巴斯基实验室收集了1万8000份来自16个国家的问卷调查,以了解在网路上的行为以及可能带来风险的网络习惯。该调查显示,大马人并非精明网络使用者,且曝露在危险网络行为之下。
“进入高科技的年代,于我们有利也有弊,互联网的确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利便,但也存在著反效果。我们无法阻止这一切,唯有提高和提醒大家网络安全的意识,希望大家能安全和正确地使用和享受互联网的好处。”她续说,“如果父母不知道孩子盯著屏幕看什么、玩什么、喜欢什么,不知晓孩子和小伙伴们之间谈论什么、流行什么,不理解为什么数字和网络媒体有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那么我们将如何找到与孩子的共同话题,并且心平气和地展开讨论?”
解铃还需系铃人,黄慧杰建议父母灌输孩子网络安全知识,懂得怎么保护自己;另一方面,利用计算机系统应用程式自带的父母监控、跟踪功能,也是不错的选择,应用程式供货商也不断推出新的监控软体,力求让父母的监控更有效。
卡巴斯基就是其中的例子,早在数年前已推出“家长防护”(Parental Control)及儿童网络防护工具“Safe Kids”,让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控制软体来监督孩子在网络世界的一举一动。除了自由设定限制小孩可浏览的网页、使用的程式,以及使用网络的时间,家长更可以记录孩子的网络活动,包括用过的程式、网页甚至即时通讯软件的聊天纪录,更可管制网络社交,禁止小孩与指定联络人在面子书等各种即时通讯上的交流。黄慧杰笑称,父母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孩子们都很聪明。网上会有一些网页会告诉孩子如何绕过大人的控制软体,父母最好自己也先去了解一下那些“破解”的措施。
防护软体非万灵丹
除了使用监控软体,父母还应和孩子讨论什么是网络安全行为,教会他们保护自己的隐私。“现在,这些软体允许父母监视孩子的一切网络活动,无论他们在哪,使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例如,父母可以监控孩子在社交网站上的每一次聊天和每一个帖子,以查看孩子发送给朋友的每一条短讯,当孩子在网上使用不当言辞时,家长甚至可以收到警报。”黄慧杰不忘提醒,这些软体虽能让父母获取子女的活动信息,但不能帮助父母读懂孩子的心、增加彼此间的信任。如果用得不当,很可能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