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9日讯)近日多宗银行户头内存款被转走案件投报传出,令市民人心惶惶,受询市民认为,降低和阻止此类案件,需国家银行、执法单位和老百姓通力合作才能发挥其效,尤其受害者莫姑息犯罪行为,应勇于站出来报案和分享自身经历,起到警惕作用。
受访55岁崔姓女士表示,银行均需以提供“可信任”形象给使用者为首要任务,尤其象征国家银行信用及信誉的国行(Bank Negara)。
她指出,多起案件都显示,在未取得银行转账验证码(TAC)或一次性密码(OTP)情况下,罪犯仍可完成提高银行户头额限及转账,这点国行难辞其咎。
她说,实质这类情况可以避免,依转账额度不同,上万令吉等数目较大的转账,理应在过账前讯息甚至拨电通知银行户头持有者,以确定相关转账属实与否,并不能当做数百令吉的小额转账,发个一次性密码即可。
“当然不可能每一笔转账都做得那么仔细,但达至5位数,即过万令吉的转账,定要联系通知持有者做确认。”
她也认为,单靠银行方面改善机制和提升安保系统,依旧是孤掌难鸣,还需执法单位及普罗大众通力合作,方可大幅度减少及避免再发生银行户头盗款案。
银行使用者方面,她建议,可把存款分储在不同的银行户头里,借此在被不法分子盯上盗取时,也能降低所承受损失及风险。
“即便不在多个银行开设不同的户头,亦可同一家银行开设多个不同性质的户头,如可提取动用的储蓄户头及不可提取的定存户头等,也是能降低一次过巨额损失的方式。”
至于执法方面,她认为,警方接获受害者的投报,就该积极采取行动调查和破案,能够起阻吓不法集团的作用。
崔女士是接受《东方日报》记者采访,回应对于近来频频发生的银行户头盗取的案件现象时,如是表示。
她也鼓励遭不法分子转走款项的受害者们,无论损失的数额多少,或是讨回款项及公道的希望渺茫,都一定要报警,否则等同于姑息了罪犯的行径,助长他们继续犯案。
“也该公开在社媒之上或接受媒体报导,多分享自身遭遇,让社会发现有这类案件正在酝酿和发生,起到警惕作用。”
辛苦打拼赚的每分每毫血汗钱都存在银行里,岂料现今连最安全的地方都不安全了,盗提不从防范,诱因更是众说纷纭。链接了不明WiFi、浏览可疑网站、下载不明手机应用程式、接了陌生来电或回应陌生短讯后,遭殃被盗领存款的案件比比皆是。
因此,她认同,我们已身处在智慧型犯罪的年代,不法之徒不再动用恐吓及暴力猎取钱财,带来便利的智能科技,亦成了能够用来犯案的双面刃。
她补充,据早前的报导指,骗案越发普遍,尤其疫情笼罩的过去两年,实施行动管制令期间,骗案造成的损失达至上亿令吉。
以此为例,她呼吁民众,尤其是年轻一辈,力所能及范围内就要做好上述防范工作,莫抱有侥幸心态,若有日沦为受害者,却没有实施自保,那只能自认倒霉了。
她说,要养成线上检查银行户头馀额起码一天一次的习惯,不费事也不费力,却可换来一整天的心安和及时发现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