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4日讯)“这一代人的教育,决定下一代人的路怎么走。”
乡区微型学校绝地反击,“管家婆”校长3阶段携学生改变一条村!
在台湾实施社区产业课程的校长陈清圳,短短几年间,让当地人看见乡土教育的价值。透过走入社区、发掘社区文化,以及郊里外连接,改善老社区“沉寂”的风气,也能透过亲力亲为,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他周一在《管家婆校长,如何改变一个村》的线上分享会上表示,偏乡学校面对地缘劣势、师资、知识文化不足等问题。时下老社区,也因发展和就业机会少,加上少子化,校内学生人数逐年减少。
陈清圳指出,乡土教育首要阶段便可以素养导向、专题研究等方式,把孩子带入乡区或是偏远社区。孩子经历劳动、采访撰文和拍摄等边学边做的方式,带出社区的人文意识。
“原来很冷漠地等子女(回乡)的老人,慢慢适应了村里有孩子们的笑声,左邻右舍开始有交流。整个村子变得热络起来!”
他坦言,时代洪流侵袭微型学校,原本只是想让孩子们返璞归真,拉近年轻人与乡社的距离,但社区产业课程逆转胜,不仅推动了乡土教育,也推进了老社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
提高社区能见度
除此学习教育以外,为了带动社区的生气,除了依靠买卖,也要设法提高社区的能见度,方能吸引年轻人或观光客。
“学生与社区共生共融,才能够让学校永续生存。”
除此之外,他指出,综合体制内外的教育,除了能够让学生应付现实学习条件,另一方面,亦能锻炼人格。
其中,有别于外界认知中,弱势孩童需获特别照顾,陈清圳认为,能力相较弱势的孩子,更应当被鼓励作为帮助他人的角色,从而建立自信及成就感,有利于未来己身发展。
另外,波德申独中校长张永庆也指,本地微型独中,同样面对师生不足的问题,故希望能够透过有关经验分享,鼓舞本地教育。
与此同时,他指台湾的乡土教育,值得本地学府参考,特别是国内体制教育被许多行政工作所牵制,反观有关课程透过挖掘社会冰山下的角落,可以带给孩子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