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3日讯)农渔村的人口老化、农渔产业的没落,一直是全国农渔村面对的窘境,加上小镇缺乏工作机会,且薪水也不高,导致许多年轻人选择出外打拼;但近年来随著旅游业的发达,不少年轻一辈也返回农渔村创业。
雪州滨海区的多个渔村,就是最佳例子;近几年来屋业发展蓬勃,旅游业亦开创了不少的机会给年轻人发挥的舞台,以致回乡创业的年轻一辈越来越多,让老中青三代人口也平衡不少。
尤其是大港地区,该地的房产业近一两年来蓬勃发展,吸引不少邻近渔村的村民搬迁至此,让这个小镇虽然面对年轻人外流,不过人口仍得以维持。
除此之外,毗邻的“鱼米之乡”适耕庄,也因旅游业火旺,吸引许多外地人移民到来做生意,更吸引不少年轻人回乡创业,整个经济市场生气勃勃。
目前,大港人口约有2万2763人,其中巫裔占73%,华裔占23%(以潮州人为主)及印裔占3.5%。
大港港口村长佘克顺受说,大港港口近乎全数村民都是以捕鱼维生,由于捕鱼工作粗重劳苦,因此,现代年轻人都不热衷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纷纷往外发展。
“捕鱼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目前仅剩10%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愿意跟随长辈出海捕鱼。”
佘克顺说,由于各大专院校都集中在大城市,因此许多年轻人中学在大港毕业后,就出外到大城市,如吉隆坡、柔佛、新加坡等地深造。
近年增加上千新屋
“毕业后,他们就留在大城市打拼事业,最后在那里结婚生子,落地生根,过年过节,如新年、清明节及喜宴才会回乡。”
他指出,大港地方广大,有许多地段可以发展屋业,近几年来,大港一带就多出了至少10个住宅区,让大港就此告别地广人稀。
他说,每个住宅区约有100间屋子,这意味大港在近几年,一共增加了至少上千间新屋。
“大港商业及屋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一个设备齐全的小镇,吸引许多沙白小渔村,如双武隆、浅顶、乌暹的村民纷纷搬迁到这里生活,做小生意。”
他指出,新民华小是大港唯一一间华小,尽管每年都有不少年轻村民外流,不过该华小的学生人数仍每年维持在900人左右。
他说,这是因为许多外地村民移民到大港,他们也把孩子送到新民华小就读,因此大港并没因为年轻人外移而变得死气沉沉。
外地人移居 适耕庄人口增
创业当老板收入好,名气响当当的“鱼米之乡”适耕庄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适耕庄海口村长谢耀亮说,以前的适耕庄就业机会不多,就只有种稻和捕鱼,以致年轻人选择到大城市打拼。
“随著近年来适耕庄的旅游业非常火旺,吸引许多年轻人回乡大展拳脚,开民宿、餐馆、土产店等。”
他指出,不少瓜雪、大港、沙白一带的居民也瞄准旅游业带来的商机,而移民到鱼米之乡,令鱼米之乡的人口不减反增。
“从适耕庄的屋价越来越高,证明当地房屋需求高,就可看出适耕庄的人口正在不断的增加。”
他说,旅游业带来的连锁反应,让适耕庄的工作机会已大幅度增加,而且薪水大有提高,令许多年轻人都愿意留在乡下。
回乡捕鱼找温饱
此外,他指出,渔村的人口也没减少迹象,反而渔船一直在增加。
“许多渔民开始自己捕鱼,自己卖鱼,扩大生意规模,我的2名孩子原本在巴生工作,如今跑回家乡投资渔船,从事捕鱼行业,因为捕鱼可以找到温饱。”
他说,城市生活水准高,适耕庄许多年轻人开始了解到在家乡做生意好过在城市打拼,因此鱼米之乡近年来已开始出现年轻人回流的现象。